【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0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肘內翻切骨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06:18: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7 06:39 編輯

醫學百科●肘內翻切骨術

 

拼音

 

zhǒunèifānqiēgǔshù

肘內翻切骨術

 

手術圖解圖1肘內翻楔形切骨測定使∠hog=∠def⑴肱骨下段外側切口⑵分開肱三頭肌、肱橈肌間隙⑶顯露肱骨下段⑷沿切骨線鉆孔后鑿開⑸楔形切骨⑹克氏針內固定或u形釘固定圖2肘內翻切骨術

 

適應證1.10°以上的肘內翻和20°以上的肘外翻,形成功能障礙的成人或兒童嚴重畸形者。

 

2.肘外翻并發尺神經功能障礙者。

 

術前準備攝患肘伸直位正位x線片,測量出肘內翻或肘外翻的角度,然后算出應予矯正的角度。

 

如為肘內翻,先畫出肱骨軸線ab,另沿尺橈骨之間畫一軸線cd,于其相交點e,再劃一直線ef,使∠feb=10°(提攜角),則∠def即為需切骨矯正的內翻角。

 

然后于肱骨鷹嘴窩上1.5~2cm處畫一與肱骨干垂直的橫線ho,并于o點向肱骨橈側劃一斜線go,使∠hog等于∠def,楔形gho即為設計矯正肘內翻應切除的骨塊,其底邊在橈側[圖1]。

 

如為肘外翻,測量法同肘內翻,但其所切除的楔形骨塊底邊在尺側,其切骨角度應為外翻角減去10°的提攜角。

 

體位仰臥位,患肢外展,置外側小桌上。

 

麻醉成人用臂叢麻醉,兒童多用全麻。

 

手術步驟1.切口在上壁下1/3外側,沿肱骨外髁嵴做一長約6cm的縱形切口[圖2⑴]。

 

2.顯露肱骨下段在深筋膜下,判明肱三頭肌與肱橈肌的間隙[圖2⑵],分開并向前拉開肱橈肌與橈神經,將肱三頭肌向后拉,沿外上髁縱形切開骨膜,在骨膜下剝離肱骨下1/3至鷹嘴窩上緣為止,以顯露肱骨的前、后、外側骨面[圖2⑶],毋需剝離其內側的骨膜,也不可損傷關節囊。

 

3.楔形切骨按設計在鷹嘴窩上約1.5~2cm處,和肱骨干垂直的橫切面(ho)上,先用手搖鉆鉆一排約3~4個穿透前后骨皮質的小孔,再在與測量切骨相同角度的另一斜面(go)上,鉆一排小孔[圖2⑷],用銳利骨刀由外向內切骨,至對側骨皮質時不要完全鑿斷,以免切骨端不穩定而易發生移位,取下所切掉的楔形骨塊[圖2⑸]。

 

4.矯正和內固定切骨后將前臂伸直,手掌朝上,固定切骨近段,將前臂逐漸外展,使切骨面對合,矯正達到要求后,即可用兩根克氏針,分別自肱骨內外上髁鉆入,通過切骨斷面,達到并恰好穿透對側骨皮質為止,折彎尾端于骨外[圖2⑹];

 

亦可用u形釘內固定[圖2⑹附圖]。

 

5.縫合徹底止血,需要時,可攝x線片復查,了解畸形矯正是否滿意,否則重新復位與內固定。

 

克氏針尾端埋在皮膚下,分層縫合切口。

 

術畢,用前后長臂石膏托外固定肘關節于功能位。

 

術中注意事項1.在顯露肱骨下1/3段時,注意勿損傷橈神經。

 

橈神經在肱橈肌深面,可一并牽開,避免拉鉤牽引力量過大而損傷神經。

 

2.注意勿將肱骨切骨處內側骨膜橫行切斷,應保留其上下完整性,鑿骨時內側骨皮質可保留一小部分,矯正時小兒可成為青枝骨折,以使穩定切骨斷端,有利于切骨后的骨愈合。

 

3.用兩根克氏針交叉固定時,在內上髁進針處注意勿損傷尺神經;

 

當穿過切骨斷端達到對側骨皮質后,以用手指摸到針尖即可,過深有損傷神經、血管的危險。

 

術后處理1.術后注意患肢血運,抬高患肢及活動手指。

 

2.石膏外固定約6~8周,攝片示切骨斷端骨愈合后,可去掉石膏,拔出鋼針,逐步鍛煉肘關節伸屈及前臂旋轉活動。

 

引用:http://big5.wiki8.com/zhouneifanqiegushu_10282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23:52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