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普通外科一般診療護理技術常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7 05:57: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普通外科一般診療護理技術常規

 

拼音

 

pǔtōngwàikēyībānzhěnliáohùlǐjìshùchángguī

 

術前一般準備1.術前應重復作詳細的體格檢查及必要的檢驗(大手術前要作血常規,胸透或胸片,心、肝、腎功能檢查),特別應注意檢查血壓、心、肺、咽喉、手術部位等。

 

2.正常后施行手術,但惡性腫瘤患者,術前準備時間不宜過長。

 

3.手術區域皮膚準備,除急癥外,須于手術前1d完成;

 

顱腦手術須于當日晨或手術前1d下午剃光頭發。

 

皮膚準備的范圍及方法(1)一般手術可在手術前1d的下午進行皮膚準備。

 

(2)皮膚準備用物:剃刀及刀片,橡皮布及雜用巾,滑石粉、乙醇,手電筒,彎盤,消毒碗內放無菌鉗及無菌紗布,無菌治療巾,衛生紙,繃帶或腹帶,膠布及安全針,臉盆內盛熱水,毛巾及肥皂。

 

(3)方法:①剃毛前應準備充足的光線或照明。

 

②先用紗布蘸熱水及肥皂,擦洗局部皮膚使其起泡沫,或用紗布蘸滑石粉涂擦局部皮膚,然后分區剃盡毛發,切勿剃破皮膚。

 

③剃毛后,用毛巾蘸熱水及肥皂清洗剃毛區3min,除去所有污垢及油脂,再用清水洗凈、擦干。

 

然后用70%乙醇消毒,必要時覆以無菌巾,裹以繃帶或腹(胸)帶。

 

④在冬季準備皮膚時,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

 

(4)各手術區皮膚準備范圍,按下列要求進行。

 

頭部:①開顱術:全部頭皮,包括前額、兩鬢及頸后皮膚區。

 

②整形手術:范圍由經治醫師決定。

 

③口唇:面部、唇部及上胸部。

 

頸部:①甲狀腺手術:由下唇至乳頭部,兩側至斜方肌前緣。

 

②頸淋巴結根治清除術:在患側自發際上10cm起下至乳頭部,前過中線至對側胸鎖乳突肌的后緣,后過中線。

 

胸部:①胸部手術:前、后中線,上過肩,下過臍,包括同側腋窩。

 

體外循環手術還應同時準備兩側股部皮膚。

 

中、上段食管手術應包括頸部及腹部皮膚。

 

②乳房根治切除術:前至對側乳房,后過肩胛線,下過肋緣6cm,上過鎖骨及肩頭,并包括同側腋窩及上臂。

 

如需植皮,應準備對側股部皮膚。

 

腹部:①剖腹探查手術:由乳頭至恥骨聯合部(下腹部手術下至外陰部及股上端),兩側至腋后線,用松節油或汽油洗凈臍孔污垢。

 

如為胸腹聯合切口,應同時準備手術側前后胸壁,并剃去同側腋毛。

 

②腹股溝疝:上至肋緣,下至外陰部、股部上1/3的前面與內側和下腹部。

 

③腎:上起乳頭部,下至恥骨聯合,前后過中線。

 

會陰部:恥骨聯合部、外陰部、肛門周圍、臀部及大腿上1/3內側。

 

肛瘺及痔手術只剃凈外陰及肛周的陰毛即可。

 

四肢及脊柱:以手術部位為中心,包括上、下、前、后各鄰區,范圍應較大。

 

4.在避免不良刺激的前提下,醫師應向患者解釋手術前各項準備工作、手術的必要性、手術性質、麻醉方法及術后要求,以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減輕其思想顧慮及精神負擔,并取得充分合作。

 

對其家屬及單位應認真仔細作好術前談話小結,特別強調手術的幾種可能性,術中、術后并發癥及其預后等等。

 

5.凡已有感染或估計有感染可能時,術前可適當使用抗菌藥物。

 

6.手術前1-2d洗澡或擦澡,并更換清潔內衣,注意避免受涼。

 

7.除局部麻醉及針刺麻醉的非腹腔內手術外,手術前12h禁食,4h禁水。

 

嬰兒術前4h禁奶。

 

8.腹部擇期手術行椎管內或全身麻醉患者,手術前晚均應灌腸,但顱內壓增高的開顱手術患者不應行高壓灌腸,可口服緩瀉藥物,如番瀉葉等。

 

9.手術前晚口服安眠藥,如苯巴比妥0.03-0.1g,麻醉前用藥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用藥。

 

10.大手術及貧血患者,手術前須作血型鑒定及交叉配合試驗,配好適量血液備用。

 

11.患者去手術室前,應查對姓名、床號,令其解盡小便(必要時導尿),并將病歷牌、X線片、CT片等、輸液輸血用具及腹(胸)帶等,隨患者帶入手術室。

 

如患者有活動假牙及貴重物品等,應取下交護士長(或值班護士)保管。

 

12.特殊手術及特殊病情的患者應按麻醉及手術的要求進行準備。

 

術后一般處理及常見術后一般并發癥的防治1.病區內設術后病房(或重危病室),室內備有急救用具,如氧氣、動靜脈輸液器、氣管切開包、靜脈切開包、胸內心臟按摩包、吸引器、開口器、舌鉗等器械及各種急救藥品、心電監護儀、呼吸機等。

 

凡全麻、大手術或重危患者手術后,應先送至病區內的術后病房(或重危病室),2-3d后根據病情決定可否送回普通病室。

 

2.全麻及椎管內麻醉后的護理常規見有關常規。

 

3.術后24h內發生嘔吐,多由麻醉劑所致,24h以后仍嘔吐不止者應查明原因(如嚴重腹脹,藥物影響或水、電解質與酸堿平衡失調等),并予及時恰當處理。

 

治療可注射小劑量阿托品、氯丙嗪、奮乃靜(羥呱氯丙嗪),針刺內關、足三里等。

 

上述處理無效時,可行胃管減壓或用溫的2%碳酸氫鈉溶液洗胃,并注意水與電解質的補充。

 

4.術后24-48h內,按需要給予鎮靜劑或鎮痛劑,如每4-6h皮下注射哌替啶(杜冷丁)50-100mg或嗎啡、安儂痛、苯巴比妥鈉,或用針刺、封閉療法鎮痛。

 

5.記錄尿量,每日尿量不得少于500ml。

 

按時作血、尿常規檢查,必要時應作血和尿的鉀、鈉、氯測定及血二氧化碳結合力、尿素氮、肌酐檢查和血氣分析。

 

6.術后可因不習慣臥床排尿、麻醉影響(特別是蛛網膜下腔麻醉)、切口疼痛(尤其是下腹部及會陰部手術)、鎮靜藥用量過大以及低鉀血癥等并發尿潴留,應針對發生原因,予以處理。

 

一般用協助患者下床排尿(病情許可時),下腹部熱敷,熱水坐浴,針刺關元、百會、曲骨、三陰交等法處理后,患者多能自解。

 

如手術后6-10h仍不能排尿、患者膀胱很脹者,可以導尿。

 

7.術后患者每日攝入液量視實際情況而定,一般2500-3500ml,不能口服者應從靜脈輸入。

 

對有水與電解質紊亂的患者,應密切觀察患者一般情況、輸液后的反應及血液生化的改變等,及時加以糾正。

 

8.腹脹常發生在腹部手術或腹部創傷后,有時因水與電解質失衡,特別是缺鉀而引起。

 

治療方法有:針刺雙側足三里、內關、大腸俞、腹結等穴;

 

用新斯的明或維生素B1封閉雙側足三里或巨虛等穴;

 

胃腸減壓、肛管排氣;

 

無禁忌證時可用少量溫鹽水灌腸;

 

注意水與電解質平衡。

 

9.術后呃逆多因膈神經末梢受刺激所致,可注射小劑量氯丙嗪、異丙嗪、哌醋甲酯(ritalin),針刺天突、內關或耳穴膈,或予鎮靜劑、哌替啶等。

 

10.術后發生低血壓的常見原因有4種,即失血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障礙所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以及藥物的作用。

 

發生后應仔細檢查,分析原因,及時處理,如補充血容量,改善呼吸情況,給氧及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等。

 

11.稠痰不易咳出時,可給予氣溶療法,如α-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霧化吸入,或口服鹽酸溴己新(必嗽平)、氯化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必要時借助氣管或支氣管鏡吸痰。

 

如系腹部手術,應密切注意防止切口裂開。

 

12.補充營養,促進機體恢復。

 

除胃腸道手術外應早日進食,一般可給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用針刺麻醉或局部麻醉的非胃腸道手術患者,如情況良好,可進普通飲食。

 

不能進食者,可經靜脈補充,必要時予全胃腸外營養療法。

 

13.術后3d仍未解大便者,如無禁忌,可給予開塞露,1、2、3灌腸或服緩瀉劑。

 

14.必要時給予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以防治感染。

 

15.術后發熱超過3d者,可能有切口、膈下感染或肺部并發癥,須作全面檢查,找出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若系切口感染,應拆除皮膚縫線,通暢引流,給予抗菌藥物,并可作理療。

 

16.切口縫線拆除時間:一般在術后第7d,頭頸部第4-5d,胸腹部第5-7d,四肢第7-9d。

 

愈合不良者,適當延長。

 

張力縫線在術后2周左右拆除。

 

引用:http://big5.wiki8.com/putongwaik ... shuchanggui_10347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1 02:34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