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英文●鮑普】 亞歷山大.鮑普(AlexanderPope,西元一六八八~一七四四年),出生於倫敦,為一羅馬天主教徒。
當時天主教在英國備受排斥,因而影響鮑普就學就業。
這位早熟的詩人,矮小而駝背,凡此種種,都與他發展成被迫害的心態有關:他喜歡報復,常惡意攻擊他人。
蠢材列傳(TheDuncird)一詩,即屬此類。
不過,關於此點,也有相反的看法:牛津版英國文學史認為鮑普乃一溫雅可親之人。
可見鮑普其人其詩,有時會引起爭論。
鮑普最擅長諷刺詩,其諷刺藝術獲得所有評論家的讚譽;
劫髮記(TheRapeoftheLock)便是這方面的傑作。
其內容為女王宮中一位公子哥偷偷剪去一位宮女的一撮美髮,於是引起兩家激烈爭吵。
這本屬瑣事,經鮑普以戲擬英雄的(Mock-heroic)手法處理,渲染成一首故意倣傚史詩傳統的嘲諷長詩。
在這裏,鮑普之最受激賞的微妙機智(Wit)得以充分發揮。
鮑普翻譯荷馬,也是用他特有的典雅而工整的文筆譯出,與原作風格迥異;
雖然如此,這次翻譯帶來可觀的收入,他購置了一所別墅。
他財源獨立,除文學外,別無職業,但亦不須向政府求職。
鮑普享譽英國詩壇的十八世紀,一般稱之為倣(或新)古典時代。
這些倣古者認為應該從希臘與羅馬詩篇學習詩法,但他們自己的詩離開真古典甚遠。
鮑普的詩觀,見於他的批評文粹(EssayonCriticism)。
此類論詩之作,可稱之為詩,但它又像工於格律的精琢散文,其中不乏格言似的警句。
例如:「學問切忌一點點,淺嘗即止最危險。」
另有以人為討論中心的論人文粹(EssayonMan),其風格與上述提要大致相同。
(陳祖文)見圖1(鮑普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