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水力發電與灌溉】 一、臺灣水力發電臺灣雨量豐沛、河道陡峻,水力資源蘊藏甚豐。
依據臺灣電力公司調查,估計可供開發之水力約為五百萬瓩。
惟因地質條件較差,建壩蓄水成本較大,而且雨量分布不均,洪枯懸殊,水力發電,每受枯水季節之影響,故目前已開發之水力約一一三.一萬瓩,占可能開發水力百分之二二.六。
臺灣水力資源,大多數分布於中部及東部,北部次之,南部較少。
具有水力蘊藏之河溪大小共有二十五條,其中以大甲溪蘊藏量最多,估計約一百三十一萬七千一百瓩,目前已建德基、青山、谷關、天輪等電廠。
濁水溪次之,估計約有一百二十六萬瓩,今有大觀、萬大、鉅工、濁水等電廠。
淡水河又次之,估計約有四十八萬二千三百瓩,今有石門、烏來、粗坑、龜山、三角埔等電廠。
東部河川以立霧溪水力蘊藏量居首,估計約二十七萬二千瓩,今有立霧電廠。
秀姑巒溪水力蘊藏量約二十六萬二千二百瓩,居第二,但尚未開發。
花蓮溪水力蘊藏量約二十二萬零一百二十瓩,今有銅門、龍澗、清水、初英、溪口、榕樹等電廠。
臺灣水力發電可分下列三式:(一)水庫式:如德基、青山、谷關、天輪、大觀、鉅工、霧社、石門、曾文等,(二)調整池式:如龍澗、立霧、烏來、萬大、龜山等,(三)川流式:如銅門、圓山、天埤、清水、粗坑、土瓏、榕樹、溪口、竹門、北山、初英、濁水、后里、社寮、太平、大南、三角埔等電廠。
二、灌溉臺灣經濟原以農業為基礎,故灌溉排水事業,政府與民間一向極重視。
臺灣光復後,政府即積極進行灌溉排水工程之修復及興建工作,截至民國六十八年底所完成之灌溉及排水工程,其規模較大者有:(一)嘉南大圳:為臺灣最主要灌溉及排水工程,其範圍北起濁水溪,南至鹽水溪,面積達十五萬公頃。
灌溉水源,北港溪以北取自濁水溪水系,以南取自曾文溪水系(含珊瑚潭),灌溉渠道分為幹線、支線、分線,總長一千四百一十餘公里,主要排水路長達九百六十公里。
(二)鹽埔圳灌溉工程:位於屏東縣潮州及屏東市。
(三)三星地區灌溉工程:位於宜蘭三星地區。
(四)高樹地區灌溉工程:位於屏東縣高樹、里港等鄉一帶。
(五)北斗地區灌溉工程:位於彰化濱海地帶。
(六)斗六大圳灌溉工程:水源係取自濁水溪及清水溪。
其灌溉範圍,北至濁水溪,西瀕虎尾溪,南至三疊溪,東抵阿里山山脈邊緣。
灌溉面積達二萬零八百一十七公頃。
其他次要灌溉工程有桃園縣之光復圳,宜蘭縣之萬長春圳,臺北縣之後村圳,花蓮縣之太平渠、北埔圳、吉安圳、長良圳、志學圳、新城圳、新竹縣之青草湖水庫,臺南縣之鹽水埤、德元埤,苗栗縣之大埔圳,南投縣之能高大圳,高雄縣之曹公圳、二仁圳,臺東縣之關山大圳、鹿野大圳、利家圳、長濱大圳等。
上述灌溉工程,分為大型工程、小型工程,及山地水利工程三部分。
大型者由水利局經辦,小型者由各地農田水利會經辦,山地水利工程由山地鄉公所經辦。
小型及山地水利工程,都由水利局予以經費補助和技術指導。
(鄧天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