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輸水工程】 水在自然界的時間與空間,分布的很不均勻,人類為了解決此一分布之不均勻,而從事水的控制、利用、保育以及管理等事項,使得社會的各種活動不致於受到水之限制,輸水工程於是應運而生。
輸水工程為水利工程之一,係指人類輸送或貯留水量之工程。
其目的為將甲地貯蓄或多餘之水輸至乙地需水處。
其方式不外自由下降式(重力輸水)及機械上升式(非重力輸水)兩種。
前者如灌溉用之引水明渠,是人類早期在輸水工程上最主要成就之一,此等工程可追溯到人類有歷史記載的初期,或更早以前,且由該等建築尚存的遺跡觀之,亦可見其重要性。
古埃及一些最早的灌溉引水道的遺跡,其中某些較大的,亦作通航運河之用。
稍早在中國和印度甚至有廣大的運河及引水灌溉系統,一部分早期的灌溉系統運用現代施工技術輸水,得以重復舊觀,並發揮原有功能。
後者如尾水再次利用,當人類早期發明簡單機械,便會用風力、獸力、人力等抽水方法,將下游尾水輸送到上游,利於灌溉或通航。
又如民國七十年臺灣中部地區日月潭附近,臺灣電力公司興建之明湖抽蓄水力發電工程,利用現有之日月潭,作為上池,於潭之西岸設進水口,其下接兩條發電水路,包括:兩條頭水隧道,兩座平壓塔,兩條埋入式壓力鋼管,四條尾水道及一座尾水道出口。
電廠建於地下,包括廠房、變壓器室、廠房通道、匯流排水隧道、電纜道及通風直井。
電廠內將要裝置四部二五五MW抽水水輪機,四部二八○MVA電動發電機,以及其他輔助設備。
變壓器室內將裝置四部二八○MVA變壓器,開關場與控制大樓皆建於下池壩右岸鞍部。
下池壩為一混凝土重力壩,其壩址位於水里溪大觀發電廠之上游,壩高五七.五公尺,壩頂長一六九.五公尺。
於壩底設兩條排砂道,供排砂之用,壩腰設一放水口,以便排放河川水流供下游居民之需。
明湖抽蓄水輸水工程,利用電廠內所裝置之四部抽水水輪機,於夜間離峰時間使用核能電廠過剩電量,將下池壩所蓄之水抽輸入上池之日月潭,以備晝間尖峰時間或急需時供再次發電之用。
(謝景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