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清華大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7 06:46: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清華大學

 

簡史:國立清華大學最初僅一專科學校,創於清末。

 

緣庚子之役,清廷賠償歐美八國軍費四萬萬兩,美國分配數僅合兩干四百餘萬美元,但美國輿論有「賠款原屬過多」之議。

 

我國駐美公使梁誠,於西元一九○五年向美要求核減,同時建議清廷以此款設校育才。

 

幾經交涉始由羅斯福總統決定,自一九○九年起將應付賠款餘額一千餘萬美元,分年撥還作中國游美學生之用。

 

時外務部與學部奏准設立游美學務處。

 

附肆業館,即秋先招考第二屆游美生梅貽琦、金邦正等四十七人,遣美入學;

 

同時奉准潑北京西郊清華圈為館址。

 

翌年考選第二屆游美生楊錫仁、趙元任、胡適等七十一人,逕送游美;

 

另由各省保送幼年、少年學生,經該館考取三百名準備入館肆業。

 

一九一一年館址修建工竣,美籍教師亦已來華,乃於四月正式開學。

 

此即該校因地命名之源。

 

肄業館於開辦後,改名清華學堂,英文名TsingHuaCollege,入民國更名清華學校。

 

學生由攤付庚子賠款之各省保送十二歲以上學童,肄業八年,畢業後逕入美國大學二年級,故又稱留美預備部畢業生。

 

另考選普通中學畢業者為專科生,每年男生十名,每兩年女生十名,直接游美。

 

民初尚有特別生,包括特別官費(曹雲祥等)、革命功勳子弟(宋子文等)、使館學生(王景春等)、稅務學堂、軍諮處、貴胃學堂,研究醫學、袁裔等學生,由政府派遣,清華資送游美。

 

另為廣培人才,對已在美之自費生,由清華資助,名津貼生,人數至夥,成就亦大,如于焌吉、方東美、朱經農、艾偉、沈宗瀚、林語堂、吳貽芳、蔣廷黻、蔣夢麟、謝冰心等。

 

又自民國二十二年至三十三年,清華招考留美公費生六屆,全國大學畢業生均可投考,錄取後先在國內考察或實習兩年,再資送歐美成日木深造。

 

民國十四年成立國學研究院,聘請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為導師,招研究生,以科學方法精研國學。

 

另停招專科生改辦大學部,分文理法三院。

 

附設研究院,分文理法三部,不再資送游美,以期學術獨立。

 

十七年北伐成功,國府派羅家倫校長,正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原由外交部統轄,改隸教育部;

 

並由行政院決定,將清華基金交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管理,清華經費仍全由基金支付。

 

此時庚款漸多,乃得大事採購圖書(多達八十萬冊)、儀器設備,擴增建築,延攬中外專門學者講學,規模大備,研究成果優異,斐聲國際。

 

自十三年創刊清華學報,為我國第一種採國際水準之學術期刊,續增刊目及分量,至三十六年出刊七種十五卷;

 

四十四年在臺復刊,續出十二卷,國際學術界多有交換。

 

二十六年中日戰興,平津先陷,其時清華三院、十七系、十三研究所,師生紛紛南遷。

 

初與北京及南開兩大學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旋移昆明,改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因清華預有綢繆,南運部分圖書儀器,聯大師生深獲其益。

 

抗戰時庚款停付,清華經費由國庫撥發,僅其原設之農業、無線電、金屬、社會調查四研究所之工作,切關抗戰與西南建設,仍以清華基金維持發展。

 

三十五年聯大結束,清華復員北平,校址雖遭日軍破壞,幸賴員生合作,並有基金補助,迅即復課,並增農學院四系,理、法、工三院方增學系,至三十六學年已有五院、二十六學系、二十餘研究所。

 

三十七年杪,共軍占北平,校長梅貽琦先因公離校,奉政府令飛京。

 

清華自民元開辦,至此淪陷。

 

梅校長出席國際會議後在美協同運用清華基金利息,設在美文化事業顧問機構,以基金利息資助我國在美學人研究及出版,同時購圖書刊物多種,贈送臺灣專科以上學校。

 

四十四年政府召梅校長返臺復校,於新竹創辦原子科學研究所,建築及經常費由政府撥發,圖書設備費用清華基金利息挹注。

 

翌年招研究生,並洽美政府贈運原子爐。

 

闢地整建,借聘師資,困難重重,原子爐於五十年底竣工運轉,為我國畫時代建設之一。

 

五十一年梅校長病逝,陳可忠繼任,增設數學研究所,五十三年恢復大學部,設核工、物理兩系;

 

翌年起連年增加系所,至七十年已有原子科學、理、工三院、九學系、十六研究所與兩博士班。

 

七十年及七十一年先後增中國語文及外國語文兩學系。

 

歷屆學生人數:清華學校(留美預備部)畢業生十八屆九百五十九人;

 

專科生(考後即留美)十九屆二百九十六人,特別生七十三人,津貼生四百八十一人,國學研究院畢業生七十三人。

 

大學部畢業生:前期(十八至三十六年)二千二百六十七人。

 

後期(五十七至六十九年)二千八百九十二人,共五千一百五十九人。

 

研究院所:前期(十五至三十六年)一百三十四人,後期(四十七至六十九年包括博士班)一千四百零五人,合共一千五百三十九人。

 

留美公費生二十二至三十三年六屆一百三十二人。

 

以上總計專科與大學畢業生六千一百一十八人,研究生一千五百三十九人,逕送留美及津貼生九百八十二人。

 

歷任校長:清末至民國十六年,由外交部派,先後七十年共二十四任二十二人。

 

初期以周詒春、曹雲祥任期較長,而以梅貽琦最久-二十至五十一年共計三十一年;其自民四任教,中經留美監督、聯大校委會常委主席、前後共四十七年,卒於任內。

 

其間建第一座原子爐,及兼任教育部長倡導科學發展等,均為偉業。

 

學校特徵:由庚子賠款及美國善意產生之育才機構,與多難之國運共興衰,開風氣之先,得天獨厚,其發展歷程與實績,可簡練歸納其特徵有三:一、清末民初,國事蜩螗,校長異動頻繁,但經費充裕,較全國各大學設備完美,師資優異。

 

二、學校自始規定學術並重,基礎紮實,直至大學時代仍全體師生集中住校,普遍實施語文、科學、體能等訓練,並強調社團活動,絕無重功能而忽文化之偏頗:三、以最先接受西洋文化之學府,竟得我國文哲史學之優良傳統,乃培育成多數忠愛國族之全材,頗具國際學壇之名宿。

 

有人謂清華戰前僅以理工名世,其論非是。

 

(趙賡颺)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06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22:2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