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天壇】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和祈禱豐年的神壇。
建於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一五三○年),清高宗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曾予擴建。
至今完好如初,位於北平城南端的永定門內。
建築面積很大,分內外二重壇牆,外重南北長一千六百公尺,東西寬一千七百公尺。
內重南北長一千二百公尺,東西寬一千一百公尺。
在平面上,內外重北面兩角都作圓弧形,南面兩角則為直角。
以符合「天圓地方」的古代學說。
天壇主要是三座大建築:祈年殿、皇穹宇、圓丘,再配合上附屬的建築所組成。
以疏展而均衡的距離位置,分布在南北而偏東的主軸線上,周園環繞著茂密的松柏大樹林,更增加其莊嚴肅穆氣氛。
祈年殿是最主要的建築,建築於高六公尺,直徑九十公尺的巨大三層圓形的大理石基座上,祈年殿位於基座中央,平面是圓形,直徑三十公尺,高三十八公尺,是一座三重簷藍琉璃瓦金頂的建築。
殿身沒有牆壁,全部用朱紅色格子扇門,整個結構分由十二支圓木柱支撐下簷,自下簷再由十二支金柱挑空支撐中簷,再出四根井口柱支撐上簷。
內部畫金地紅花卷枝蓮彩畫,氣魄雄偉,而結構巧妙。
是聞名世界的偉大建築。
祈年殿南面七百公尺處是皇穹宇,是存放「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平面亦呈圓形,直徑六十三公尺。
是單簷攢尖式屋頂,鋪藍色琉璃瓦,內部用鎏金斗拱承托著圓形天花藻井。
富麗堂皇,為我國建築藝術之代表作。
圓丘建於最南端之中軸線上,全部用純白大理石砌成三層圓形石壇,直徑五十五公尺,為過去皇帝祭天的地方。
壇面、臺階、欄杆所用之石塊全是九的倍數。
以符合一、三、五、七、九之「天數」。
上層中心是一塊圓石,圓心外有九環,每環石塊亦均為九之倍數。
在建築技術上有很巧妙而高超的成就。
(張紹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