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政治●雜家】 雜家,首見於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雜家之書,錄於漢志者,凡二十種。
今存者,惟呂氏春秋與淮南子。
呂氏春秋,成於呂不韋門下眾賓客之手,內容亦是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的大綜合。
漢志謂其「兼儲墨,合名法」,書中引詩、書、易、春秋等各經,並統合儒、墨、道、名、陰陽等各家思想,然法家之言則一字未引。
全書有十二紀、八覽、六論。
其序意篇云:「凡十二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所以知壽夭吉凶也。
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
十二紀依春、夏、秋、冬四季、再分孟、仲、季排列,一如禮記之月令篇,其書自名為春秋,正係綜括十二紀以立名。
徐復觀以十二紀為全書的骨幹,八覽、六論乃補足其未盡之意。
八覽云者,乃極八方之觀覽;
六論云者,乃窮極六合之論。
此正是太史公在呂不韋列傳所謂「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
淮南子,出於淮南王劉安門客術士的集體創作。
全書二十一篇,除要略篇歷述各篇的要旨及全書的結構之外,皆以訓為名,訓為訓誥詮釋之意。
高誘注云:「其大較歸之於道,號曰鴻烈。
鴻,大也;
烈,明也。
以為大明道之言也。」
徐復觀以為淮南全書,主要用心在融合儒、道兩家的思想,要略篇以道家為中心,泰族訓則以儒家的六經,取代了道家之道的地位。
此中道家不同於已攙雜權謀術數的黃老,儒家亦不同於陰陽家化的儒家,加上其時儒家一尊的情勢猶未形成,故思想自由而純淨。
呂氏春秋及淮南子二書,皆是眾門客之作,且又試圖統貫各家思想;
故既博而雜,故謂雜家。
惟思想的統貫是其形式,真正的用心則在對治時代的問題,故氾論訓云:「百家殊業,皆以為治。」
(王邦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