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動物生理學】 動物生理學,為研究動物維持生命、生長及繁殖後代之一切物理化學作用。
包括血液、循環、呼吸、消化、代謝、排泄、內分泌及生殖等系統,分別概述於後:一、血液:為身體之命脈,負責輸送養分、氧氣、代謝廢物及二氧化碳氣,平衡體內水分及酸鹼度與抗病等作用。
包括血漿、紅血球及白血球(又可分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嗜鹼性球、單核球與淋巴球等五種)。
二、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及血管等器官,心臟將血壓入血管之動脈經由毛細管而靜脈,再回心臟,使血液如此周而復始循環流動。
其路程共有二個:(一)體循環:由左心室→主動脈→大動脈→小動脈→體毛細管→小靜脈→靜脈→右心耳→右心室。
(二)肺循環:由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管→肺靜脈→左心耳→左心室。
三、呼吸系統:為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氣作用,稱為外呼吸作用;
並經血液輸送至組織交換此二種氣體之作用,稱為內呼吸作用。
器官包括喉、氣管及肺,具有節律性呼吸作用,亦可為隨意而有感之深呼吸。
四、消化系統: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及肛門等器官。
進食之食物經由上述各器官,由上而下,經物理(撕開磨細)及化學(消化液中?)
作用後變成簡單物質,如葡萄糖、半乳糖、甘油、脂肪酸及氨基酸等,供在腸道內吸收,並將殘渣變成糞排出體外。
五、代謝:乃指動物與環境間物質和能的互換,及動物體內物質和能的轉變,此等變化可分為組成作用與分解作用兩方面。
六、排泄系統:由腎排出者為尿,由皮膚排出者為汗或皮脂,器官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尿道、汗腺與皮脂腺。
作用係將體內不需要廢物及水排出體外,並有平衡體皮水分及酸鹼度之功用。
七、內分泌系統:為無管道,能使體內各器官與各組織間產生協同合作之效,惟傳導方面比神經為慢,包括腦下垂體、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胰島腺、卵巢及睪丸等腺體,分泌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稱為激素,由血流運送至各目標器官作用,激素僅能改變體內已存在作用之速率,不能引起或抑制體內作用。
八、生殖系統:可分雄性與雌性兩方面,雄性具有睪丸、輸精管、陰莖及攝護腺、貯精囊與尿道球腺等副性器官,製造精蟲及精漿,供配種時授精之用;
雌性具有卵巢、輸卵管,子宮及陰道等器官,製造卵排出並於輸卵管上端與精蟲結合,再在子宮內發育撫養胎兒,但需要有性激素作用始能圓滿達成,雌性更有動情週期之產生。
(沈冠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