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俄文●第二國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4 06:39: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俄文●第二國際

 

第二國際,不是第一國際之復活,亦非第一國際之延續。

 

其正式名稱為社會主義國際。

 

自第一國際宣告解散後,當時德國因拉薩爾之努力,勞動運動勃起,馬克斯與拉薩爾合作,成立德國社會民主黨。

 

同時英、法之工會運動與社會運動亦興起。

 

至西元一八八九年,法國改良派與馬克斯主義派分別在巴黎舉行社會主義大會,兩者共同抗拒無政府主義者,合併成立「社會主義國際」。

 

社會主義國際成立後,聲勢日盛,曾於一八八九、一八九一、一八九三、一八九六、一九○○、一九○四、一九○七、一九一二年,先後在巴黎、布魯塞爾、蘇黎世、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司徒嘉德、哥本哈根、巴塞爾等地舉行九次代表大會。

 

第二國際之特點,在組織上以德國社會民主黨為主體,在學術上對反馬克斯主義有貢獻。

 

到第六次代表大會時,修正主義伯恩斯坦影響力加強,在政策上已分裂為三派:右派(包括各國改良派及修正主義者)、中派(此派人數較多,包括有著名之政黨領袖、政論家、思想家)、左派(此派主張階級鬥爭,提出比較急進之決議)。

 

馬克斯死於一八八三年,恩格斯繼續領導。

 

恩格斯死於一八九二年,德國社會民主黨與國際內之理論家為考茨基。

 

至十九世紀末,德國社會主義者出現一新人物伯恩斯坦,與正統派相抗衡,稱修正主義派。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社會主義國際曾通過「反戰」決議,並號召戰爭爆發時,應「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以推翻本國政府,實現社會革命。

 

迨大戰發生後,各國社會主義政黨均支持其政府為祖國而戰,於是第二國際宣告解散。

 

(呂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50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4 23:51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