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郭嵩燾】 郭嵩燾(西元一八一八~一八九一年),字伯琛,號筠仙,湖南湘陰人。
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進士,選庶吉士。
咸豐二年(一八五三),洪秀全軍犯長沙,適嵩燾與侍郎曾國藩,均丁憂在籍,國藩奉詔辦團練,意未決,嵩燾力贊之出。
不久,江西戰亟,江忠源引車入贛,苦兵力不足,向國藩乞師,國藩遣嵩燾與羅澤南率團練往援。
是時,太平軍戰船多集結於饒州(鄱陽),分泊長江。
嵩燾建議編練水師以制敵,忠源從其議。
具疏請敕湖南北、四川製戰艦百餘艘。
嗣因江西之戰,相持日久,戰艦未能如期造成,乃先造巨筏,列舉其上,與陸師夾擊,洪軍敗退。
其後用以塞湖口而阻敵者,即此筏也。
至是湘軍之名,大顯於世。
論功授嵩燾編修。
入朝後,與肅順相過從,肅順之推服湘賢,氏與有力焉。
同治改元後,歷任蘇松糧儲道、兩淮監運使、署理廣東巡撫等職。
對任內事,獻替頗多。
其一生事業之足述者,除極力贊助湘軍外,而其膽識確有過人之處。
革新建言,實嵩燾與馮桂芬(吳縣人)啟其端。
後桂芬以著述行性,嵩燾則參與政治,同光年間,內外大臣所倡之自強運動,莫不受其影響也。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授福建按察使,未赴任。
又命入直總理衙門,擢為兵部侍郎,出使英國大臣,兼使法國。
時英人馬加理,適在滇邊遇害,嵩燾疏劾滇撫岑毓英,意在朝廷自罷其職,藉箝外人口。
一時士論太譁,謂嵩燾媚外。
未幾,英使威妥瑪離京,邦交幾破裂。
使英期間,副使劉錫鴻,事事齮齕之,嵩燾不能堪,乞病歸。
主講城南書院。
不久,伊犁交涉起,繼有朝鮮大亂,法越啟釁,氏皆有所論列。
是時,外有強鄰侵擾,而內無弼士諫臣,嵩燾獨憂之,嘗言:「宋以來士大夫好名,致誤人家國事,託攘外美名,圖不次峻擢。」
「生心害政,莫斯為甚。」
是疏傳於外,時議咸斥之。
及庚子禍作,其言始大驗,而嵩燾已於光緒十七年病卒矣。
著有禮記質疑,大學、中庸質疑,訂正朱子家禮,養知書屋詩文集,綏邊徵實,湘陰縣圖志等書,均可傳世,而養知書屋詩文集,尤膾炙人口。
(張效乾)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