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苔原】 氣候乾寒,到處冰雪,是南北兩極區共同的地理特徵。
不過,兩極表面景觀,雖然相似,但覆冰之下,卻有不同,因為南極區是一個大陸,而北極是一片海洋。
因此,地面幾乎全被冰雪所淹沒的南極洲,外圍是海洋,而北極海的外圈是歐、亞與北美三塊大陸。
「苔原」就出現在這些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的海岸地帶上。
北極地區,一則因海水蓄熱力較大,儲存於夏季的餘溫,適足以減弱冬季寒冷的程度,二者經常有北大西洋暖流之滲入,致使北極區的氣溫有著季節性的變化,冬季永夜,晦寒的日子,長達半年;
一旦「永晝」開始,氣溫回升,暖夏月平均溫在攝氏零度以上,甚至六、七、八三個最暖月,平均氣溫竟超過攝氏十度。
夏季乍暖還寒的天氣,給北極區帶來生機。
首先是解凍斷裂的大塊流冰,離岸而去,擁塞在海上,有時又被強風,吹回到岸上,燭狀冰塊疊疊。
冰雪消失的地面,恢復了本來面目,有起伏不大的冰核丘,有冰川切蝕基岩而成的溝谷,有地表土壤因反覆凍結與融化而成的石環,以及洲曲與牛軛湖等,地形並不單調。
暖季,冰雪融化,僅表土解凍,其下底土,卻堅如鐵石,稱為「永凍層」。
由於地面排水不良,積水難消,遂成沼澤,泥濘一片,冰沼土寒瘠不堪。
暖季地表冰雪,雖然融解,由於日照微弱,蒸發量小,空氣乾冷,降水量很少,年雨量最多不超過三百公厘,乾的像沙漠,是以苔原地帶又有「寒漠」之稱。
氣候乾冷,表土瘠薄,風勢又強,故木本植物生存不易,而多數是乾生植物。
以苔蘇、地衣類為主,故極地有苔原(Tundra)之稱。
此外還有許多種不知名的植物,開著花朵,迎風招展,令人驚奇;
雖也有一些稀少而矮小的樹木,僅以淺淺的根莖,附著在底土的表層,傾斜的生長著,了無生氣,因受底土表面融化的影響,很不穩定,一會兒這邊,一會兒那邊,搖擺不定,景象奇妙,即科學家所謂的「醉林」。
苔原地區動物有馴鹿和麝牛,是可供驅使的役獸,蚊蠅很多,為居者所苦,「永晝」半年,游牧民族,如北美的愛斯基摩人等從事漁獵,「永夜」半年,幾乎足不出(冰)窟的度其隱居生活。
最令來自低緯區的旅遊者感到驚奇的是「極光」,呈現一種色彩華麗的光弧、光芒、光帶或光斑,以及常出現的是飄動於晦暗天空中的光幔。
據科學家的解釋,極光是帶電粒子在受到太陽風的加速情況下撞擊電離層的稀薄氣體而成,即由五十至六百哩高空的電暴所引起的現象,就像氖管中氖光的形成一樣。
綠色的極光具有以十一年為週期的特性,這可能與太陽表面巨大氣態耀斑有關。
(何金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