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嶽帝王朝】 嶽帝王朝,又稱為剎朗闍王朝(Sailendras),意為山嶽之王。
是西元八世紀在印尼中爪哇興起的王朝。
其祖可考者,跋奴(Bhanu)在七五二年已在位。
嗣王毗濕奴(Vishnu-Dharwalung)卒於七八二年,因陀羅(Indra)繼,因陀羅歿,子三摩羅東伽(Samaratung)嗣,為王朝的最後君主。
跋奴在位時,勢力擴及馬來半島東岸,而至泰國南部及柬埔寨。
九世紀中葉,王朝聲威及於蘇門答臘,又以王室聯姻關係入統室利佛逝(SriVijava),嶽帝王朝的勢力與威望,和室利佛逝帝國的勢力匯而為一,嶽帝王朝諸王,成為室利佛逝大王(Maharaja),直至十四世紀滅亡。
嶽帝王朝時代,佛教在中爪哇甚占優勢。
蒲難班南谷地(PrambananValley)的伽那闡(Kalasan)地方一座寺廟,是七七八年王朝附庸山闍耶(KingSanjaya)之子波能迦蘭(PanangKaran)所建,以崇祀女神多羅(Tara)。
在中爪哇吉都平原(KeduPlain)所發現的佛教碑碣,也是屬於王朝的產物。
而代表中爪哇文藝復興時代偉大成就的婆羅浮屠佛塔(TheBarobodurShrine),則始建於毗濕奴在位時,完成於因陀羅時代。
嶽帝王朝諸王宏揚佛法,於各地興建寺院,並將佛教傳播於馬來半島與柬埔寨。
(程光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