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抗高血壓藥物】 臨床所謂之高血壓,乃是指患者之舒張血壓經常高於九十五毫米水銀柱,而收縮壓經常高於一百六十毫米水銀柱。
其發生主要可能由於下列病因:一、腎臟疾患;
二、內分泌系統之病變,如腎上腺髓質瘤、原發性醛固酮過高症;
及三、先天性異常等。
一般臨床上使用之抗高血壓藥可分為下列幾類:一、鎮靜劑:本類藥物主要抑制大腦皮質,以減低病人之緊張情緒而收降低血壓之效,常用者為苯巴比妥。
二、寧神藥:主要作用於下視丘,如印度蛇根鹼及其衍生物,以及二苯及美普巴邁等。
其中蛇根鹼及其衍生物具有驅散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末稍貯存之副腎新鹼之作用,與苯類(Thiazide)利尿藥合用,為目前最常用治高血壓之組合。
三、作用於延髓血管舒縮中樞之藥物,又可分為兩類:(一)直接作用於血管舒縮中樞者,如Hydralazine,適用於孕婦毒血症作為降血壓之用。
藥效呈現慢,但藥效期長。
(二)經由反射作用而影響血管舒縮中樞者,如藜蘆生物鹼,主用於治療孕婦之先兆性孕產痙攣,及孕產痙攣(即子癇及其前期)之高血壓。
四、作用於自主神經之降血壓藥物,又可分為下列幾類:(一)自主神經節阻斷藥:由於周斷自主神經節而使交感神經受阻,而對血管之影響減低,小血管擴張而可用於治高血壓,並可用於治療血管痙攣及外周血管病變。
但亦會周斷副交感神經節,故有視覺不清、口乾及便祕之副作用。
(二)交感神經解藥:又由於作用方式不同而可分下述幾小類:1﹒經由競抑作用,抑制甲基腎上腺素之合成者,如α--Methyldopa,用於嚴重之高血壓,可與利尿劑併用。
2﹒抑制交感神經末稍釋放甲基腎上腺素之藥物,如Bretylium,或阻止末稍腎上腺素之貯存者,如胍尼西汀及蛇根鹼。
其中胍尼西汀可用於高血壓,但不可用於治療腎上腺髓質瘤。
3﹒作用於交感神經接受器,以阻斷交感神經激素對心血管平滑肌之影響,如普潘奈等。
4﹒單胺氧化抑制劑,應用後馬上生成起立性低血壓。
(三)作用於外周血管之降血壓藥:1﹒硝酸酯及亞硝酸酯類具有鬆弛血管肌之作用,主要用於心絞痛及膽管痙攣,而少用於抗高血壓。
2﹒利尿劑主要促進腎臟排泄鈉、氯及水分,而使血漿容量減低,常用者如氯苯及氫氮苯等。
但一般對高血壓之治療,主要要使患者安靜,而且常數種藥物合用,並且降血壓之速度不可太快,應為漸進法。
此外,應無副作用,如起立性低血壓、心跳過速及肝腎損害等。
(郭盛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