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6 10:12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文史通義】
文史通義,內篇六卷,外篇三卷,清章學誠撰。
為中國史學名著之一。
其中對於古今學術之淵源,能條別而得其宗旨;
對於史學之理論與方法,倡言立說,能發前人所未發;
對於經學、史學、文學三者之關係,剖析條陳,能解千古不解之惑疑。
其涉及範圍之廣,討論問題之精,蓋遠超出唐劉知幾史通之上矣。
六經皆史為通義中所強調之重要理論之一。
「六經皆史也。古人不著書,古人未嘗離事而言理,六經皆先王之政典也。」
(通義易教上)尚書、春秋固為史,詩、禮、易、樂,亦無一不為史,經非可超然於史之外也。
此為擴大史學範圍提高史學地位之宏論。
史書與史料劃分此疆彼界,亦通義中之大學說。
「史家有著作之史與纂輯之史」(報廣濟黃大尹論修志書);
「古人一事必具數家之學,著述與比類兩家,其大要也」(報黃大俞先生);
「三代以上,記注有成法,而撰述無定名。三代以下,撰述有定名,而記注無成法」(同上)。
所謂「著作之史」,所謂「著述」、「撰述」,史書也;
所謂「纂輯之史」,所謂「比類」、「記注」,史料也。
二者不能混而為一,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然亦本自相因而不相妨害,故通義中對撰述之體,記注之道,亦屢屢言之,以期使二者相因而成其美也。
書教下云:「撰述欲其圓而神,記注欲其方以智」,殆為從事撰述與記注之業者所必須遵守之玉律,惟其圓而神,故有抉擇,有去取,成一家之言,通古今之變;
惟其方以智,故兼容並包,賅備無遺,備一代之掌故,作後人之憑藉。
通義中提出「史德」,為繼劉知幾史家三長學說後,所創之新說;
力主修「通史」,則明示史學之最後鵠的。
其所謂「史德」,係指史學家之心術而言;
其所謂「通史」,係指通古今之變之一家之言。
章氏子華紱於序通義云:「其中倡言立議,多前人所未發。大抵推原官禮,而有得於向歆父子之傳,故於古今學術淵源,輒能條別而得其宗旨。」
然則通義論古今學術淵源部分,亦可知矣。
(杜維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