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7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岩石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5 16:15: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岩石圈

 

岩石圈(Lithosphere)有兩種不同之地質意義。

 

一指包圍地球外部之固體岩石部分,此與同樣包圍地球外部,以氣體為主之大氣圈(Atmosphere)及以液體為主之水界(Hydrosphere),合稱為地球之三界。

 

岩石圈指組成地殼之固體岩石,可以構成大陸地殼,亦可以構成為海水所覆蓋之海洋地殼。

 

根據最新之板塊構造學說(plateTec-tonics),岩石圈被認為與板塊(Plate)相當。

 

由地震波之測定與板塊構造之解釋,地球上部數百公里內之物質可分為三帶。

 

最上帶即岩石圈,厚五十至一百公里,平均厚約七十公里。

 

中間一帶名軟流圈(Astheno-sphere),震波波速降低,具可塑性。

 

最下一帶名中層圈(Mesosphere),自深度二百至二百五十公里處開始。

 

岩石圈可以有效傳播地震波,有相當快之波速,可證明其具有強度(Strength)及剛性(Rigidity),即造成所謂板塊者。

 

岩石圈由十餘乃至二十大小板塊組成,可在軟流圈上自由移動。

 

岩石圈在海底中洋脊之裂谷內不斷生長,但在大陸邊緣之海溝內逐漸消滅。

 

岩石圈等三層之畫分,與地球內部地殼、地函,與地核之畫分無關。

 

岩石圈包括所有大陸地殼與海洋地殼及一小部之上部地函(UpperMantle)在內,其下界係上部地函中之低速度帶(LVZ),亦即軟流圈之上界面。

 

軟流圈與岩石圈下部之化學成分相差無幾,主要不同在物理性質。

 

軟流圈中之物質曾經局部融化,剛性減弱,震波速度降低,具可塑性。

 

因之岩石圈所成之板塊(Litho-sphericPlate)乃可在其上移動,並相互作用,此係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球動力作用之主要原理。

 

(何春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36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9:24 , Processed in 0.21874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