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社會●社會變遷】 世界萬物無一不在變遷的過程中,社會亦不例外,完全靜止不變的社會不可能存在。
隨著時間的轉移,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會產生變化,這種現象一般稱之為社會變遷(SocialChange)。
所謂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包括社會組織、社會制度、社會關係、行為模式,以至民俗、民德、習尚的改變。
社會變遷並不等於社會進步,後者含有價值判斷,而前者是價值中立的中性名詞。
舉凡進步的或退步的,永久的或暫時的,有計畫的或無計畫的,有益的或有害的,全面的或部分的變遷,均屬之。
廣義的社會變遷包括文化變遷;
狹義的社會變遷則與文化變遷有所區別。
前者指社會關係、社會組織、社會過程等的改變,亦即某一社會的人民生活方式或行為模式的改變;
而後者則指思想體系、社會價值、藝術、信仰、語言、技術等非物質文化,以及各種物質文化的改變。
戴維斯(K.Davis)認為這兩者有區別的需要,因為文化變遷並不一定會引起社會變遷。
西元十九世紀的社會學家如馬克思、孔德、斯賓塞等,均非常關注社會變遷現象,並曾提出有關社會變遷的巨型理論。
二十世紀以後,隨著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科學化及實證化,對此複雜現象的研究一時式微。
直到六十年代以後,由於開發中國家的現代化及工業化的需要,社會變遷理論再度受到廣泛關注。
(宋明順)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