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大學●中正大學】 中正大學創立於對日抗戰之第四年,而其議則肇自民國二十三年國民政府主席蔣公主持廬山訓練之日。
時熊式輝方主贛政,備諮海會,從遊秀,見雙插雲,飛瀑懸壁,蔣公欣然曰:「此講學之地也,宜有大學位焉。」
蓋感於建國大業經緯萬端,必待忠貞弘毅之士呈其才,而賴博厚篤實之教奠其本,爰指示準則有三:一、教育須與政治配合;
二、理論須與實際貫通;
三、人格必與知能協進。
熊式輝因獻議創設大學,俾期實施,當蒙蔣公嘉納。
此為創辦本大學之動機與肇端之決定。
其後江西匪亂平靖,然瘡痍滿目,財力維艱。
百廢待興;
泊乎民國二十五年,蔣公為促成理想之實現,並體念江西財政支絀,特撥款百萬元以充創校基金;
熊式輝於感奮之餘、乃積極籌畫,以期貫徹,蓋亦在順應當年贛省民眾崇仰蔣公敉平匪亂之勛業也。
詎矮禍遽作,寰宇騷然,雖始未及謀,而志不少餒。
為敷政需才,爰擬先辦中正政治學院一所。
迨民國二十八年因赴渝之便,邀集川中碩彥詳慎研討,並面呈蔣公核准,復蒙增撥基金百萬元。
熊式輝返贛後,復約請省內外學者集議於贛西之遂川,僉以欲求蔣公教育理想之實現,非一政治學院所克勝任,遂呈准設立中正大學,並聘定晏陽初、邱樁、馬博ㄏ、蕭純錦、程時煃諸氏計十五人為籌備委員,積極開始籌備工作。
二十九年五月奉教育部令,定中正大學為國立,有關籌備事務仍委由江西省政府主持,部聘熊式輝、程時煃、邱樁、蕭純錦、馬博ㄏ、蔡方蔭、朱有騫、羅廷光諸氏為籌備委員,並以熊式輝為主任委員。
同年六月一日在泰和杏嶺村正式成立籌備委員會,九月初奉國民政府令,任命胡先驌為本大學首任校長。
胡校長於十月一日到校就職,迅即結束籌備工作,作開學之積極準備。
時院系組織分文法、工、農三學院,內設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機電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農藝、森林、畜牧獸醫等九學系,並另設研究部為研討實際問題之機構。
是年計招收學生凡三百九十一人,於十月三十一日蔣公五四華誕日舉行創校後之首屆開學典禮,並定是日為創校紀念日,此艱難締造之最高學府於焉誕生。
民國三十年度起,奉教育部令准本校於文法學院增設文史學系,於農學院增設生物學系。
三十一年秋,開辦師範專修科及行政管理專修科。
是年因贛、湘一帶倭寇猖獗,本校為未雨綢繆計,又於贛縣龍嶺村設立分校。
三十二年八月,復開辦稅務專修科。
三年以還,胡校長篳路藍縷,苦心擘畫,盡力羅致各方人才,逐漸增建校舍,添置設備,至是師生人數蓋四倍於初,規模漸見宏偉。
民國三十三年春,胡校長以心力交瘁,辭職獲准;
國民政府任命蕭蘧繼任校長,於是年五月二日到校視事。
同年六月底,第一屆學生畢業。
是年秋,奉部令增設土木工程專修科,農學院農藝學系增設雙班。
民國三十四年一月間,倭寇竄擾贛西之永新,並侵陷贛南之贛縣,本校被迫疏散,遷至寧都長勝墟;
分校亦由贛縣東移,與本校合併。
其間轉徙流離,備盡艱辛;
卒賴全體師生堅苦奮勵,戮力維持,得於是年四月底在長勝墟復課。
六月底第二屆學生畢業。
民國三十四年秋,歷時八年之對倭艱苦抗戰終獲最後勝利。
本大學籌備復員,比由訓導長柳藩國、總務長王修寀、農藝學系主任張明善諸先生遄赴南昌勘擇校址,嗣經借到市郊望城崗之國防部營房作為臨時校舍。
是時蕭校長赴渝請示復員辦法,由潘慎明教授代行校務,並主持遷校事宜。
十月底開始遷建工作,至十二月竣事。
三十五年一月在望成崗復課開學,六月底第三屆學生得在顛沛流離中畢業。
民國三十四年固為本大學最艱困之時期,然亦為承先啟後之樞機。
先是蕭校長以大學教育之基礎,實以文、理兩院為骨幹,因自三十五學年起,經呈奉教育部核准增辦理學院,新設數學、物理、化學三學系;
並將原附屬於農學院之生物學系併入。
文法學院原有之文史學系則析為中國文學、外國語文及歷史三學系;
社會教育學系改為教育學系。
民國三十五年八月,蕭校長赴廬山牯嶺晉謁蔣公,報告校務,並請示永久校址之設立地點。
比奉蔣公面諭赴海會寺詳細勘察,遂隨同教育部朱部長家驊親赴該地踏勘,以海會寺附近最為適宜,經報奉蔣公核准以海會寺及白鹿洞一帶為本大學之永久校址,至是永久校址乃告決定。
是年九月二十一日,蔣公以國家元首之尊,於日理萬機之餘,因關注本大學創校後之實際教學情形,以及遷校盧山之作業進度,特於是日下午三時蒞校巡察,諄諄以「俟時局稍定,將躬親經營斯校」相勉慰。
遺言在耳,遺愛銘心,本大學全體旅臺灣暨海外師生每念當年情景,歷歷如昨,誠不知何由為報!
而今人天已隔,此我全體校友於蔣公崩逝之後,頻年來之所以含悲奮勵,不顧力竭聲嘶,為呼籲復建斯校而效其馳驅者也。
當蔣公巡視本大學之際,蕭校長適以復員就緒,校址確定,校務亟待開展,正奔波於京、滬途中,忙於延攬教授,訪購設備,乃因過於勞碌,且罹疾病,於民國三十六年春間四度呈部懇辭,勉邀允准。
教育部因對繼任人選之遴聘極為慎重,適值部督學吳兆棠蒞贛視察,遂命吳督學暫代校務。
是年六月一日吳督學到校辦公,竭力從事,使校務得以照常進行,六月底第四屆學生畢業,七月奉國民政府令,任命林一民為校長。
八月十五日林校長蒞校視事,循舊規以資整頓,立新猷而謀改進,將文法學院分設為文學院與法學院,至此本校計有文、法、理、工、農等五學院十六學系,已具備完全大學之規模矣。
迨基礎已立,規模日宏,方期發揚光大之時,而共匪擴大叛亂;
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南昌失陷,隨後大陸沈淪,本大學之校務亦因而中斷。
惟追隨政府撤退來臺而未及畢業之學生,則均由教育部分發其他國立大學借讀,乃得完成學業,此所以本大學仍有第九屆畢業生之由來。
本大學之創設,以闡揚國父遺教及實現蔣公之教育理想為鵠的,實負有特殊重大之使命。
蔣公於六十四年春不幸崩逝後,本大學尤成為全國同胞永懷蔣公遺愛,暨與蔣公精神長相左右,唯一所幢憬之紀念性學府,是故全國各級民意機關與海外僑社、僑團,莫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紛紛呼籲本大學亟宜迅速在臺灣復校。
民國六十七年二月,蔣經國先生經國民大會選舉為第六任總統,同年五月二十日就職,曾核定國立中山大學在臺灣復校。
教育部為俯順輿情,乃於六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就本大學之復校問題,函復本大學旅臺灣校友會,認為「恢復設立國立中正大學一事,意義至為重大」,並允於適當時機辦理,行見本大學之復校指顧可期矣。
(國立中正大學校友會)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