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協定關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4 16:5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協定關稅

 

一國之關稅原則上必須有自主權,在制定稅制的過程不受他國條約或協定的束縛,一般稱之為關稅自主權(德文為Zoltautomic)。

 

各國以本身之利益為標準來決定稅法。

 

但列強對於殖民地,往往根據本國之產業利益制定關稅(例如美國獨立時代的茶與糖)。

 

清末民初之中國與列強的關係,雖非殖民地與宗主國的關係,但在關稅協定方面,事實上形同「次殖民地」。

 

自從南京條約開放五個港口後,清廷也在各港口設官管理海關。

 

但列強對於中國自主關稅,時有怨言。

 

太平天國之亂,上海道台吳健彰等中國官員紛紛逃入租界,小刀會乘機強占上海,掠奪海關,致海關事務停頓。

 

西元一八五三年九月九日,駐上海英領事澳勒克(SirRutherfordAlcock)、美領事馬菲(RobertC.Murphy),以及法領事耶旦(B.Edan)發出公告,組織所謂的「三國領事委員會」,由各該國家商人暫時代替中國政府執行海關事務。

 

但因「領事委員會」無法對其他國家商人公平要求課稅,為該三國商人所反對,卒告解散。

 

翌年六月二十九日,上述三國領事與上海道台吳健彭簽訂上海海關協定九條款。

 

其第一條規定,今後由上海道台選精通語言之外國人,足以勝任海關事務者,入仕稅務司。

 

根據這一條規定,上述三國各選派委員一名(英ThomasFrancisWade,美LewisCarr,法ArthurSmith)組織所謂的關稅管理委員會,代理清廷官員徵稅。

 

此為外國人巧奪中國海關行政的第一步。

 

當時英國代表湯姆斯.維特為唯一精通中文者,掌委員會之牛耳,發揮了委員會的功能。

 

一年後湯氏昇任英駐華公使,後任由英使館通譯雷伊(HoratioN.Lay)繼任。

 

雷氏頗為幹練,海關業務蒸蒸日上,受各國商人歡迎。

 

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六日,中英簽訂天津條約,該約附屬章程通商規則協定(同年十一月八日簽訂)第十條,強迫規定各港口必須由外國人主持海關行政,並賦予外國稅吏以廣泛的權限。

 

此外,起用雷伊為中國第一任的總稅務司(InspectorGe-neralofCustomas),不久雷伊因「雷伊.奧斯本艦隊事件」(Lay-OsbornFleet)而下臺。

 

一八六三年十一月三十日,由英人赫特(SirRobertHurt)繼任第二任總稅務司,任期長達四十年,任內期間他不斷的引進外國人,建立了中國海關的外國管理制度,逐漸形成英國人在中國海關的壟斷勢力。

 

中國海關自主權因之蕩然無存。

 

迨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所召開的華盛頓會議,中國始向大會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之要求。

 

其中,恢復中國關稅自主權及稅率案,列在第一優先(此外並有治外法權、勢力範圍及租借地的收回等)。

 

但並沒有得到解決,直到一九二八年八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國民政府才表示了收回關稅自主權的決心,分別與各國交涉訂定平等互惠的關稅協定。

 

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中美之間的關稅協定首先成立。

 

嗣後相繼與德國、挪威、比利時、義大利、丹麥、葡萄牙、荷蘭、瑞典、英國、法國、西班牙締約。

 

終於在一九三○年五月六日與日本訂立最後一個關稅自主的協定。

 

困擾中國八十八年的協定關稅之伽鎖始得解脫。

 

(王友仁)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47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1 00:3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