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吳山】 吳山,在陝西隴縣西南四十里至八十里,古稱為嶽山,爾雅釋職方:「雍州,其山鎮曰嶽山。」
中庸:「載華嶽而不重。」
指華山與嶽山而言。
又名吳嶽、虞嶽,或汧山。
天問「吳獲迄古,南岳是止」,王逸注以為指吳太伯奔吳事。
太山居邠,吳山在邠的西南,所以稱為南岳。
凡岳的稱謂,據甲骨文的象形,是指高峰聳立,高出群山的而言。
岳本指在今山西的霍山,亦稱岳山(或從形聲作嶽山),這應當是商代原始的岳。
吳岳在霍山之南,也具有岳形,所以賦予南岳之稱(此非安徽的霍山,亦非湖南的衡山)。
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汧縣:「吳山在西,古文以為汧山,雍州山」,亦此山。
吳和虞古通用,所以也稱作虞山。
至於從陝的吳山演變的有:一、山西的吳山,這是因為太伯的後人封於山西虞鄉縣附近,春秋時晉獻公所滅的虞,因而解山亦稱為吳山,其中著名的一個在安邑縣東南,另一個在永濟縣南,亦稱雷首山,實際上都是一個山系的支脈。
二、在浙江杭州西南西湖西畔亦稱吳山,因為這是春秋時吳國的邊境。
金主亮南侵,題詩說「立馬吳山第一峰」,指此山。
三、在江蘇蘇州西南,這是因為蘇州是春秋時吳國的都城,所以也稱做吳山。
從以上資料推論,吳山當以陝西隴縣西南的吳山為最古,其次為山西虞鄉的吳山,再以後才有江蘇和浙江吳山的命名。
(勞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