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哲學●次性或第二性】 所謂初性(PrimaryQuality)、次性或第二性(SecondaryQuality),是指將外界事物的各種性質區分為兩種。
這原是英國的古典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Locke,西元一六三二年~一七○四年),在知識論上的重要論點,稱之為「初性次性兩橛觀」,但其淵源卻可溯至近代物理學的萌芽時期,例如克普勒(Kepler,一五七一~一六三○)、伽利略(Galileo,一五六四~一六四二)等人也有此看法。
洛克首先分別「觀念」和「性質」的不同:前者為吾人悟性(Under-Standing)的直接對象,只存於入心中;
而後者則為物體本身所具的「力量」(Power),而能在吾人心中產生觀念,這種力量稱為性質。
洛克認為初性是存於物體本身,形成物體的本具性質,而不能與物體分離。
換言之,不能因吾人之感覺而有所變動。
例如硬度、擴延性(Extension,在空間中向左右上下各方延展的性質)、形狀、動靜、數量、大小等性質,又稱為物體的原有(Original)性質。
其次,次性是初性對於我們感官施與一種力量而產生的感覺性質,比如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對應的色聲香味觸等性質,也稱為「可感性質」(SensibleQualities)。
由於這種性質必須對應於感官,所以可能隨個人之感覺而有不同。
比如,有色盲的人,其色覺就跟正常人大不相同。
因此,所謂次性或第二性,並非物體的本有性質。
(黃慶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