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邏輯】 FuzzyLogic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模糊邏輯」一般而言有兩種意義:一是多值或不明確邏輯;
每件事的真值或集合歸屬均是程度問題,這在本世紀之初開始出現;
二是以模糊集合或模糊規則推理。
模糊邏輯在一九六○與一九七○年代由加州柏克萊的札德(L.A.Zadeh)首先研究模糊集合開始;
他在一九六五年的文章〔模糊集合〕(FuzzySets)中,選用形容詞fuzzy而不是早期的形容詞vague,然後此名字便沿襲下來。
其他
同義詞:有灰色邏輯(graylogic)、雲霧狀邏輯(cloudylogic)、連續邏輯。
其中模糊規則(fuzzyrule)指的是「若X是A,則Y是B」的條件形式。
A與B為模糊集合,例如,「若室溫涼快則馬達速率轉慢」。
在數學裡規則是模糊集合間的關係,每個規則在系統「狀態空間」(所有輸出與輸入的可能組合)中定義一個模糊曲形塊(A×B積)。
模糊集合A與B越寬,模糊曲形塊也越寬與不確定。
更多確定知識導致更小曲形塊或更明確規則。
模糊規則是模糊系統中的知識構建基石。
在數學裡每個模糊規則如同聯想記憶體,將模糊反應B和模糊刺激A連在一起,然後有類似A的刺激對映到類似B的反應。
因此每個模糊規則定義模糊聯結記憶體。
另外,模糊集合指的是集合中的分子某種程度地屬於它的集合。
傳統(或非模糊)的集合包含或不包含其分子。
例如偶數的集合沒有模糊分子,每個數百分之零或百分之百屬於它。
大分子的集合有分級的歸屬,一些分子比其他分子大而較大程度地屬於它。
同理大部分特性(例如、紅、高、好)均有程度區別而可定義模糊集合。
一個模糊集合是數學中超方塊或曲線中的一個點。
含n個分子的模糊集合等於一列n個數字(或模糊元值)。
每個模糊元值在○與一間,而代表此分子屬於的程度或模糊集合的模糊元值。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