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意記憶】 SemanticMem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語意記憶係指吾人對外在世界的認識。
與其形成對照的是「情節式的記憶」(episodicmemory),即指吾人對個人經驗的認識。
盡管語意記憶的原本概念是吾人對語言的認識,如今則被慣用成吾人對世界的日常認識,例如「十姊妹指的是鳥」、「推車比鞋子大」、「椅子有腳」及「爆竹有危險性」等。
有人認為語意記憶在其記憶系統中有著獨立的功能,和情節式的記憶及其他類型的記憶是區分開來的。
不過,這種分法在此時顯然是不成熟的,因為尚無足夠的證據可下結論說吾人有一個以上的長期記憶系統。
有關語意記憶的研究,在概念的知識部分可區分成三種類型。
第一類:概念屬於各種不同的類型。
第二類:概念有其特定的性質,同時與其他概念間有特定的關係。
第三類:概念與其他概念可相互結合。
類別知識(categoricalknowledge)是第一類語意記憶的研究中被研究得最多的領域,因此,完整的發現較多。
其中首推代表性效應(typicalityeffect)。
代表性效應是指:在某一類別的知識中,要確認好的例子遠比要確認差的例子來得容易。
例如,要人們決定「麻雀是鳥」要比決定「雞是鳥」來得容易。
另外一個效應是關聯性效應(relatednesseffect),也就是:錯誤的敘述比較容易被指出來,尤其是當主詞與述詞之間沒有關聯性時。
例如,要指出「鵝是工具」的錯誤顯然比要指出「鵝是哺乳類」的錯誤來得容易,因為前者的不關聯性比較明顯。
類別知識的其他效應還包括:尺寸效應(sizeeffect)、熟悉性效應(familiarityeffect)及文脈效應(contexteffect)。
不過這些效應的爭議性仍多。
至於有關類別知識是如何在記憶系統中呈現的,則迄今尚無定論。
第二類是有關概念性質和概念間相關性的研究,主要的重點在於判斷相關性的程度。
在這方面的數項效應中,研究最多的首推符號距離效應(symbolicdistanceeffect),是指:概念間的距離較大者比概念間的距離較小者為較易判斷。
例如,要決定「書桌比草莓大」與「書桌比狗大」時,前者比較容易。
概念間相關性的效應還包括:一致性效應(congruityeffect)、弓形系列位置效應(bowedserialpositioneffect)、文脈效應、分類難度效應(categorizationdifficultyeffect)及參照點效應(referencepointeffect)。
語意記憶的第三類研究是概念結合性的探討。
有些概念的結合性較單純,有些則較複雜。
例如,「紅球」可以改寫成「紅色的球」,其中「紅色」是述語形容詞。
但是,「瘧蚊」卻不能改寫成「瘧疾的蚊」,因為「瘧疾」非述語形容詞。
後者的結合顯然是較複雜的。
總之,吾人對世界的認識將影響到對事物的認知,由此可見語意記憶的重要性。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