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尼洛夫】 Danilov,MikhailAlexandrovich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達尼洛夫(anurob,MncanAcekcaHgpobur,1899~1973)為蘇聯教育學者、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專攻教學理論。
達尼洛夫於一九二四年自列寧格勒的涅克拉索夫教育學院的物理數學系畢業,一九二八年則自庫魯布斯卡雅共產教育科學院畢業。
一九一八年達尼洛夫即曾擔任中學的數學教師,一九二九年以後則在高等學校或專門研究單位從事教育科學研究。
一九三一至一九三四年任教於共產教育科學院;
一九三四至一九三九年則在斯摩稜斯基教育學院任職;
一九三四至一九四四年在俄羅斯聯邦教育人民委員會學校研究所工作;
一九四四至一九七三年於俄羅斯教育科學院任職,首先在教育學理論及歷史研究所主持教學理論研究室的各項研究工作,嗣後在新成立的普通教育學研究所擔任高級科學研究員的工作。
一九五九年獲選為該院通訊院士,一九六一年升為教授。
在教學理論方面,達尼洛夫主張:(1)教學目的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因為學生智力的發展必須依靠學生自身積極主動的認知活動方能完成;
(2)教學方法上必須注意學生現有的知識、技巧及發展程度,然後安排教學內容意情境,使學生產生困擾與問題,激發其主動學習的動力;
(3)教學研究方法上,強調必須以整體的觀點了解教學過程、教育現象、學生發展等進行教育實驗與研究。
其具體的教學方法為問題教學法。
達尼洛夫與其他研究者經過長期研究後,於一九六○年代及一九七○年代間提出此項教學法,並予以推廣。
最初於普通中小學推行,而後逐漸擴展至職業學校及高等學校。
問題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教師設置情境,引發學生主動學習。
大致可分為五種方法:(1)教師提出問題,以解決問題的方式講述解釋教學內容並進行示範教學,學生則模仿教師解決問題;
(2)教師提出問題並加以講述解釋,學生進行獨立解決問題的工作;
(3)教師以提出問題的方式說明教學內容,學生則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呈現教學內容;
(4)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部分問題探索解決的活動;
(5)教師設計問題情境,學生獨立進行研究,解決問題。
達尼洛夫主要著作有〔提升知識品質之路〕、〔烏申斯基教學法〕(1948)、〔教學法〕(1957)、〔蘇聯學校的教學過程〕(1960)、〔教育過程及其教學法〕(1970)、〔教育學方法與研究方法的各種問題〕(1971)。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