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德的相對主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2:06: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道德的相對主義

 

MoralRelativ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道德的相對主義是指將道德規範之內容視為因時、因地及因人不同而有改變,即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有不同的道德標準。

 

道德相對主義的論點受到文化人類學的發展而更加被重視;

 

因為文化人類學者在各地的實地研究中發現,在不同的文化社會中,人們對於不同的行為有不同的認定標準。

 

道德相對論者即由此推斷,道德是相對的,即是由文化的相對性來支持道德的相對性。

 

但當道德相對論者作這種陳述時,即又踰越了相對主義而成為絕對主義,因為肯定了道德相對性這個必然要件。

 

對於這個問題,哈爾曼(GilbertHarman)曾加以解決;

 

他認為當人使用應當(oughtto)這字眼時,有如下的可能性,它是一種:(1)期望的應當:如「車子就快到了」;

 

(2)理性的應當:如「偷東西時應當戴手套,以免留下證據」;

 

(3)規範的應當:如「應當注意衛生,以免傳染病菌」;

 

(4)道德的應當:如「應當說實話」。

 

哈爾曼將道德問題限制在(4)上,同時對這類的道德語句加以分析,發現當人在對別人做道德責備時,包含了四個因素:即A、D、C、M等。

 

A指行動者(agent),D指某項行動類型(deed),C指行動者自身的考量(considerations),M指激起行動的態度(motivatingattitude)。

 

依此在別人作道德判斷時,應包含行動者及其態度。

 

即只有當行動者與旁觀者之間有共同的考量及態度時,才能對他們使用「應當」的道德言詞,哈爾曼將之稱為「內在判斷」(innerjudgement)。

 

故內在判斷指的是:(1)行動者有理由去做某些激起他去做的事;

 

(2)行動者的這項理由能被旁觀者,即說出「你(不)應當」這話的人所認同。

 

依此內在判斷是一項「應當」成立與否的根據。

 

哈爾曼舉例說: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殺手並未與人分享相同的內在判斷,因為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錯誤,因此對他說「殺人是不應當的」是無法成立的。

 

人們只能對他加以譴責,並認定他是邪惡的,應受法律制裁。

 

哈爾曼的這項內在判斷,解決了道德相對論者在理論內容上所產生的部分矛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19:13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