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本(劇本,文字腳本)】 Scrip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不論是錄影節目、廣播節目、舞臺劇或電影,在其錄製之前,均宜先寫好腳本,並按照腳本拍攝,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般而言,腳本的構成要素包括:主題、故事及情節、人物、對話、結構等。
所謂主題,就是編劇透過戲劇的故事、情節及對話等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一個腳本的靈魂。
在編寫一個教育性節目的腳本時,務必使其主題明確,但表達的方式需十分技巧,否則易淪為說教八股,使觀眾心生厭倦。
腳本的故事可能是真實的,也可能是編劇自己想像的。
情節則是故事發展變化的情形。
一個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必須具備下面幾項條件。
(1)衝突性強烈:如主角心中本我、自我、超我的爭戰;
(2)劇情合乎情理:故事的進行要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3)故事明朗:故事的主題需明確,結局要交代清楚,使觀眾看完後很清楚的知道整個故事倒底在說些什麼;
(4)情節感人:才能打動觀眾的心弦,使之產生共鳴,留下深刻的印象;
(5)高潮迭起:腳本的編寫彷彿音樂,一定如波瀾起伏,緊張懸疑衝突後必得有相對的鬆弛,輕鬆到一個相當的程度就要再緊張起來,這樣高低起伏的手法,如果運用得當,就能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腳本的成功與否,決定於其中人物刻畫的深淺。
刻畫人物個性可用直接法或間接法。
直接刻畫法是直接用人物本身的種種來加以刻畫,如:言行舉止、外表、姓名、別號、口頭禪、習慣動作等。
間接刻畫法則是利用別人的語言動作、周圍的環境、親朋等來刻畫人物的個性。
對話是指劇中人物的對白、心語及第三者的旁白。
對話的編寫要注意幾個原則。
(1)要自然、口語化、生活化,能夠真實反應劇中人物的身分及處境;
(2)要精簡,每一句話都要有作用,如表達情意、推動劇情、刻畫個性或營造氣氛;
(3)要處處顧及觀眾,有些話可以用耳語,故意不早說,以吊觀眾的味口;
有些事,觀眾已經知道的,可省略,以免觀眾不耐;
更重要的是對話不可趨於低俗下流(除非配合劇中人物的個性),以免流於粗俗。
腳本的結構講究起承轉合,曲折多變。
常見的結構型式有所謂「單線式」(主要人物只有一組,情節循此主線發展)、「雙線式」(主要人物有兩組)、「多線式」(主要人物有多組,有多條主線同時發展);
「順序式」(情節演進順著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呈現)、「倒序式」(先呈現故事的結局,再倒述前情)、「半倒序」(從故事的中間,通常是戲最緊張處演起,然後回敘前情,了解前情後,故事再繼續向下發展,結局到最後才呈現)、「回憶式」(情節發展中不時插入過去事件的回憶,使過去與現在結合成一體)、「意識流式」(情節隨劇中人物之意識而呈現,如一會兒是對過去的回憶,一會兒是對未來的幻想,一會兒又回到真實的現在。
若交代不清,易使觀眾迷惑)、及「分析式」(故事分由幾個關鍵人物,由不同的角度展開或敘述情節,由觀眾自己判斷究竟誰是誰非)等。
腳本的式樣有很多種,大部分分「視(畫面)部」與「聲部」。
若係廣播腳本,可分旁白與音樂(音效)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