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唯實論的教育改革】 EducationalReformationofSenseReal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唯實論(realism)亦名實在論,又稱實在主義,起源於希臘時期的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但演變至中世紀的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其內涵與論點已大為改變。
洎及近代,唯實論再度興盛,並影響於教育。
其流派有三:(1)注重古典文學精神的人文唯實論(humanisticrealism);
(2)注重實際生活經驗的社會唯實論(socialrealism);
(3)注重感官媒介的求知方法的感覺唯實論(senserealism)。
以下分述感覺唯實論的教育理念及其教育改革行動。
感覺唯實論的要旨,在於陳明真實知識的獲得,源自於感官,也因之五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及觸覺的運用,是獲得知識不可或缺的方法,亦是其必經的途徑。
是以唯實論教育的最重要方式,是採實物教學(Objectteaching)。
在西洋教育史上,提倡感覺唯實論的教育,得力於西班牙教育家維渥斯(J.L.Vives)及捷克教育家康門紐斯(J.A.Comenius);
不但促進唯實論步入自然科學研究領域,也掀起教育重心與方法的大改革,而為後來科學教育運動的先驅。
維渥斯主張教學入門,首要注重感官。
因為學習的途徑是始於感官,轉至想像,終達心靈,所以教學初步需正視學童的感官經驗。
以此認識學童,了解其感官之所需及其學習之所能,乃有效教學的關鍵。
故教學時所採用的教材教法,需適應學童感性作用,以學童為中心,而教材教法予以配合,才是正確的教育發展方向。
可惜維氏此一教育見地,當時並未獲得廣大回響,然卻為盧梭(J.J.Rousseau)的兒童中心教育主張,奠定思想基礎。
康門紐斯主張應打開活生生的自然課本,教導學童利用實物來增強感官印象及想像力,從而開啟其心靈,促進其潛能開發。
是以康氏著書立說,力倡實物教學,推展感覺唯實論的教育所說。
其所著〔大教學法〕(TheGreatDidactic)開感覺唯實教育理論的先河,亦呈自然教學法(naturalmethod)的藍本。
其另一著作〔世界圖解〕(OrbisPictus),更是人類教育史上第一本圖文並茂的兒童語文學習的教本。
康氏強調感官主義(sensationalism)的論著,是推動唯實教育運動的藍圖,也是策進自然研究法與帶動自然科學教育運動的動力。
由於維氏、康氏等教育家的大力鼓吹,感覺唯實論對教育的發展,不論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及教育方法等各方面,均已產生明顯的改革行動。
其大要如下:(1)國語學校教育的興起,與拉丁學校教育並行發展;
(2)國民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採用唯實教育原理原則及教導方式;
(3)創辦新學校,可以實科學校(Realschulen)或學苑(Academies),以及重科學實驗的大學,如哈勒大學(UniversityofHalle)和哥丁根大學(UniversityofGöttingen)為代表,足與人文學校分庭抗禮。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