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派的批評】 IntentionCriticism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意向派的批評,又稱為「主情派的批評」,此類型的批評主張美術最大的目的不是自然的再現,也不是外界社會與時代的反映,而在於藝術家內在個性、感情、思想的表達。
美術家在作品裡所要表達的「意向」是什麼,以及這一種意向透過美的形式有否成功地傳達出來,由心理意向和美感意向二層面來探討藝術品的意義,並以感染民眾的心理效果來評價作品,便是意向派批評的思想主旨。
所謂藝術家的意向,乃是指那些出現在藝術家心靈裡的東西,也即是當藝術家的創造品尚未完成之前,最初始或經修改變更過的存於想像中的目的。
審美的意向,乃是指藝術品對觀賞者所產生的全部效果,這效果是假定藝術品所具有的;
它使我們把藝術品當作審美的對象來看待。
「意向」一詞原為心理學名詞;
藝術家的意向即為心靈的產物,要如何加以探究與確定,乃成為此派評論的癥結所在。
雖然從藝術家的日記、手扎、書信、自傳中可稍窺端倪,但有時是創作者故弄玄虛,有時又無明確證據指出其因果關係;
再則,人的思緒是變幻無常且繁瑣的,作者在覓思之時,腦中所浮現的千思萬緒,往往連本人也無法確切加以確認,或如潛意識般不著痕跡,外人又何能指出那一種意向適合用來批評其作品呢?
也有人指出藝術家的作品即其意向,而將二者視為同一物件。
這樣硬將心理的狀態與藝術品視為對等指稱物的見解,事實上也是不切實際的,這就是意向派藝術批評的最大困難所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