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2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庭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23:1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黃庭經〕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黃庭經〕是一部專談養生方法的早期道經。

 

現傳凡有三種:即〔太上黃庭外景玉經〕、〔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太上黃庭中景玉經〕。

 

首先傳世的是〔外景經〕,始行於西晉,時稱〔黃庭經〕。

 

至東晉出現〔內景經〕,便把前者改稱為〔外景經〕,以後〔黃庭經〕便成了〔內景〕、〔外景〕的總稱。

 

〔太上黃庭中景經〕乃後人所作,通常所說的〔黃庭經〕並不包括〔中景經〕在內。

 

卷數沒有定說,較早的記載作一卷或兩卷不等。

 

一般〔內景〕不分卷,分三十六章;

 

〔外景〕三部,不分章;

 

或不分部而分二十四章。

 

〔外景經〕在晉葛洪〔抱朴子‧遐覽篇〕中已有著錄,說明〔外景〕西晉已有傳本。

 

又〔列仙傳‧朱璜傳〕中有「與老君〔黃庭經〕,今日讀三過」句。

 

可證為魏晉之作;

 

北宋歐陽修在〔刪正黃庭經序〕中說:「世傳〔黃庭經〕者,魏晉間道士養生之書也。」

 

即指此書。

 

又世傳此書系晉代魏華存元君所傳。

 

〔外景經〕大約在西晉初年已非常流行,如歐陽修就曾見到永和十三年(357)的〔黃庭經〕石本(見〔歐陽文集〕卷65);

 

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也曾經寫過〔外景〕,直到東晉始有〔黃庭內景經〕出現。

 

南北朝梁陶弘景〔真誥〕記東晉許長史(穆)自讀〔黃庭〕、許掾(玉斧)抄〔黃庭〕,皆指〔內景〕。

 

陶弘景〔登真隱訣〕也載有誦習〔黃庭內景〕之法,由此說明東晉已有〔黃庭內景經〕行世。

 

〔外景〕的作者,托言老聃所著。

 

在經文中說:「老子閑居作七言,解說身形及諸神」。

 

但〔外景〕傳人之一是魏夫人之師清虛真人王褒,在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卷六十九中,說他曾撰〔問玄經〕,疑此經亦出王褒之手,魏華存元君得之而傳播。

 

〔內景〕的作者,經文托言為王宸君,最早的本子就是〔雲笈七籤〕中梁邱子和務成子的注本。

 

注序謂〔內景〕一名〔太上琴心文〕,一名〔大帝金書〕,一名〔東華玉篇〕,其書亦魏夫人所傳,但〔上清經〕是授自王褒,〔內景〕則授自暘谷神王,故〔內景〕、〔外景〕皆由魏夫人所傳。

 

是書以七言韻語描述人體五官、五臟、六腑,全身八景諸神及二十四真的形象與作用,精理貫通,體用兼備。

 

旨在存神內觀,神氣合一,久而行之,可以消災祛病、通靈達神,洞觀自然,養精補氣,煉髓凝精,乘雲飛仙。

 

所謂黃庭,黃指中央土色,庭為階前空地,表示身中部位,隱喻中空之意。

 

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

 

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

 

內者,心也;

 

景者,象也。

 

外象諭日月星辰雲霞之象,內象諭血肉筋骨臟腑之象,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

 

黃庭內景即所謂修養功夫的「中空景象」。

 

〔道德經〕所謂窍妙、谷神、玄牝等名詞,亦可作黃庭同樣的解釋。

 

〔外景經〕中說:「扶養性命守虛元,恬淡無為何思慮」、「恬淡無為守德圓」、「清靜無為神留止。」

 

老子的清靜無為,是〔黃庭經〕中神氣合一的基本法則。

 

經中還提出一些有關修持的重要問題:如說「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

 

人皆食穀與五味,獨食太和陰陽氣」。

 

「噓吸廬間以自償,保守完堅身受慶。

 

方寸之中謹蓋藏,精神還歸老復壯」。

 

是說明呼吸服氣與養生的關係。

 

如說:「口為玉池太和宮,嗽咽靈液災不乾,體生光華氣香蘭,卻滅百邪玉煉顏」,「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嚨神明通」。

 

是說嗽津的功效。

 

如說:「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忽之禍鄉三靈滅。

 

但當吸氣煉子精……專閉御景乃長寧。

 

保成泥丸三奇靈。

 

急守精室勿妄泄,閉而保之可長活」,是說養生必須斷欲。

 

這也是魏晉以來方士所主張的「還精補腦」。

 

身體的某些部位彼此之間的關係,經中提及如泥丸,也說明心和舌,肝和目等類生理上的相互關係,總之是經義曼衍,術語連篇,歷來皆採持誦之法。

 

該書傳本在歷代名人法帖中,王羲之以後,有六朝人寫本、唐代書法家褚遂良、宋代書法家米芾、黃庭堅等,所以這部道經,在道教中,在文人學士的階層中也是非常流行的。

 

如唐李白詩中有:「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宋陸游詩云:「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

 

清人董德寧在〔黃庭經發微〕凡例中說:〔黃庭〕注本,「皆梁邱子所注;

 

即偶有別本,亦是從梁注所出。」

 

歷代名道士及著名道家注〔黃庭〕的也很多。

 

如金代的劉處玄,明代的陸西星,清代的李涵虛等皆注過〔黃庭〕。

 

後來道教全真派中以其作為修習功課之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01:37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