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教育社會學思想】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古典教育社會學思想家中,以提出「社會導進論」(socialtelesis)著稱的美國學者華德(L.F.Ward,1841~1913)在其於一八八三年出版的〔動態社會學〕(DynamicSociology)一書中,曾專章討論教育與社會進步的關係。
華德認為自然進化與社會進化,在本質上並不相同。
人類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就在於人們能夠駕馭盲目進化的力量,以引導社會走向理想的目標,增進全體人類的幸福,這正是社會導進的基本原理。
由於增進智慧與充實知識兩者是社會導進的主要方式,此二方式又有賴於教育的實施,因此教育對社會進步的促進,有其重要性,華德以五個階段的社會活動歷程來說明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人類社會的最終目的在於增進人類的幸福(happiness);
但個人幸福無法由刻意直接追求而獲得,只有在社會進步的情況下,幸福才會自然來臨。
社會進步也並非可直接達成,只有在人們被導引執行或採取合適或動態的行動時,才會自然產生。
而所謂動態行動是指具有意義及計畫性的行動,這種行動的產生,有賴於觀念的提供,或智力的運用;
所謂的意見,是指觀念、判斷和信仰的總和;
不改變人們的觀念或意見,即無法改變其行為。
華德認為,若個人心中有追求進步的原則,則自然會有進步的行動。
進步的原則是一種工具,進步的行動則是隨之而來的自然結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華德指出,個人觀念或意見的形成,均包含在知識之內。
所謂的知識,指的是可理解的真理。
而知識之獲得,要靠個人本身直接的努力。
對華德而言,假使社會中有一合適的教育制度,則此社會中知識的質或量均不成問題。
教育為獲得知識的直接方法,而知識為思想的基礎,更是意見的材料。
「教育-知識-動態的意見-動態的行動-社會進步-人類幸福」乃是一連串的過程。
上一階段為下一階段的直接手段,而為再下一階段的間接手段;
要達成人類的最終目標--獲得幸福,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教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