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畢馬龍效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12:0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畢馬龍效應

 

PygmalionEffec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畢馬龍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精於雕刻的國王。

 

他塑造了一座美麗的少女雕像,並深深地變上了他創作的這個少女。

 

他將這座雕像視如真人,且立下誓言要與之長相廝守,終於感動了掌管愛與美的女神,使其心愛的雕像少女變成了真人。

 

這一則神話借用到人類行為的研究上,則被賦予了稍有差異的意義。

 

在行政管理方面,畢馬龍效應是指管理人員擬定原則、設立結構、發展體系,然後讓其下屬學習掌握這些抽象概念,以求最終轉變為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行為,這樣一種過程即稱為畢馬龍效應。

 

這一名詞用在教育領域上,通常是與「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互用,是指教師期望對學生學業成績和智商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早在一九五○年代末,西方教育界就已發展了對「自我應驗預言」的研究,探討教師期望對學生智力發展的影響;

 

隨後不久,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羅森索與傑克布森(R.Rosenthal&L.Jacobson)於一九六八年引用畢馬龍效應一詞來說明他們在實驗中所發現的教師期望之作用,自此以後,此詞逐漸變成了這種影響效果的代名詞。

 

畢馬龍效應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實驗研究之上,來比較教師給予學生期望的前後,經一個學期,或是一、二個學年,學生智商及學業表現的變化。

 

這種變化的產生始自於教師根據學生條件而產生對學生的期望,這分期望隨後影響教師的教室行為及態度,學生便透過教師的表現感受到該期望,並從該期望發展出相對應的自我概念,此自我概念又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最終達到與教師期望相合或相反的表現。

 

畢馬龍效應的過程關鍵在於學生是否能感受到並認同教師的期望,此一關鍵決定了該效應是否在預期的方向上產生,抑或是根本不產生作用。

 

由於畢馬龍效應提出了教師期望會影響學生智力成長的觀點,對於長久以來一直認為智商是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的傳統心理學而言,是一大挑戰,因此,自我應驗預言的研究從一開始就面臨著贊同與反對的兩大營壘的爭執。

 

然而,不論畢馬龍效應該如何被定位,現在的共識是,教師期望的實際效果是存在的,它直接影響到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以及學生成績的表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06:3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