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育目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9:3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教育目的

 

EducationalAi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預定的理想,決定教育發展的歸趨,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是評鑑教育效果的依據,使教育成為有意義、有方向的活動。

 

中國歷代的教育目的以培養治者和有德有用的大眾為目的。

 

現在則見於政府所頒的教育宗旨,如清光緒二十三年(1906)清政府首次頒布教育宗旨,宣示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為教育目的。

 

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明令公布中華民國教育宗旨為:「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

 

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

 

此宗旨至今仍是我國教育的最高指導方針。

 

教育目的受哲學思想的影響,也隨社會需求而不同。

 

由西洋近代史來看,十六世紀的唯實主義學者,如法國的蒙泰因(M.Montaigne,1533~1592)與英國的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反對以往著重官能訓練的教育目的,主張追求實用知識,滿足生活需要。

 

十八世紀的盧梭(J.J.Rousseau,1712~1778)則提出自然主義的教育目的,排斥社會的虛偽欺詐、浮華無實,一切以自然為至善,強調兒童本位的教育活動,以滿足兒童個別需求。

 

至十九世紀英國的斯賓塞(H.Spencer,1820~1903)另提出生活預備說,主張教育的目的在為完美的生活提供知識方面的準備。

 

至於德國方面則有費希特(J.G.Fichte,1762~1814)的國家主義的教育目的,一八○七年他眼見法軍占領柏林,期以教育力量重振民心士氣,乃主張教育的目的在造就效忠國家的國民。

 

二十世紀時,美國的杜威(J.Dewey,1859~1952)提出民主主義的教育目的,主張教育應兼顧個人與社會的發展,教育固然要培養個人對社會的興趣,但也要激發個人的創造力,這個主張調和了傳統上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在教育目的上的衝突。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21:55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