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國家圖書館前稱國立中央圖書館,民國八十五年改為現名;
坐落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二十號。
面對國立中正紀念堂、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一褐色、莊重而和諧的建築,地上七層,地下二層;
內部依使用功能區分為閱覽區、書庫區、行政區與文教活動區。
閱覽區為其主體,居核心位置,自地下一樓至六樓,提供讀者寬闊舒適的閱覽空間。
書庫區分布於該館三至七樓;
地下一樓並有密集書庫,存放複本及過時罕用圖書。
行政區主要分布於一樓北側,供館內人員辦公使用。
文教活動區在建築的南側,包括演講廳、會議廳、展覽廳及討論室等;
設有獨立出入口,場地可外借供學術及文教活動之用。
國立中央圖書館民國二十二年(1933)籌設於首都南京,對日抗戰時期播遷至重慶,勝利後遷返南京,三十八年隨政府來臺,迄民國四十三年始在臺復館。
館址初設於臺北市南海路植物園內,後以藏書及讀者人數激增,舊址不敷所需,遂於六十七年規劃遷建新館,先後費時八年,在七十五年(1986)九月落成啟用。
民國六十二年,前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改隸該館,名為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址位於臺北市新生南路臺北工專旁。
民國七十年兼辦「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業務,民國七十六年中心改稱「漢學研究中心」。
民國七十三年於臺北市和平東路二段科技大樓內附設資訊圖書館,並於民國七十七年九月正式啟用。
該館設有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書目資訊中心及出版中心等任務編組單位,為圖書出版界提供服務。
國家圖書館現隸屬於教育部,其任務是以著重學術研究、推行文教活動並促進全國圖書館事業的精進革新為目的。
該館自民國二十二年創立以來,從南京、重慶到臺北,一直從事於蒐集、整理、典藏國家圖書文獻,廣徵世界各國重要文獻資料,編印書目索引,提供參考閱覽與資訊服務,辦理出版品國際交換,加強國內外圖書館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與輔導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在國家學術研究、社會教育方面貢獻甚大,影響深遠。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