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健康服務利用模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7:0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健康服務利用模式

 

HealthServiceUtilization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民眾利用醫療照護的行為可分為三種:健康行為;

 

疾病行為;

 

生病者角色行為。

 

所謂健康行為是指當一個人相信他是健康時,為了預防疾病或發現尚無症狀的疾病的行為。

 

疾病行為是指當一個人感覺到不正常的身體狀況出現時,為了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及尋求適當的處置的行為。

 

生病者角色行為則是當個人確定自己生病時,為了要得到治療的行為。

 

對於健康行為而言,郝克堡(Hochbaum)、羅森斯托克(Rosenstock)和貝克爾(Becker)等人發展的健康信念模式最常被用以研究;

 

就疾病行為而言,安德生(Anderson)和紐曼(Newman)所提出的綜合行為模式(genericbehaviormodel)是最被廣泛應用於研究民眾利用醫療服務的行為模式。

 

綜合行為模式包含人口傾向因素、能力因素和需要因素,如圖一。

 

1.人口傾向因素:對疾病未發生之前個人即具有的特性,包括人口學特徵(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社會結構特徵(教育程度、宗教信仰、職業),以及醫療信念(例如:對醫療的相信程度)。

 

2.能力因素:指個人使用可用的醫療資源之能力,這種能力取決於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多寡而定。

 

3.需要因素:指民眾因為身心健康問題的醫療需要。

 

醫療需要的界定可以是個人對疾病的主觀感受,也可以由臨床專業人員來評估。

 

由於綜合行為模式只著眼於個人,因此阿戴(Aday)和安德生便於一九七四年更進一步將「衛生服務系統的特徵」、「衛生政策」、「醫療利用者的滿意度」納入理論模式中而發展出健康系統模式,其所含各變項的關係,如圖二箭頭所示。

 

該模式的優點在於不僅考慮個人因素對健康服務利用的影響,同時也顧及社會政策、醫療資源結構特性的影響。

 

雖然其所含的變項很多,但很難以單一的研究來驗證所有變項,此為其缺點。

 

整個健康系統模式的起點為「衛生政策」,包括財政、教育、人力和組織等各方面的衛生計畫。

 

這些政策會影響民眾接近衛生資源的過程,以及醫療照護系統的結構,進而影響民眾利用醫療服務的結果以及滿意度。

 

此外,健康系統模式包括了「潛在的可近性因素」(指消費者的人口特質以及衛生照護系統的特徵)和「實現的可近性因素」(指民眾實際利用醫療照護的情形和利用醫療照護之後的滿足感)。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7 03:17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