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教育的功能】 FunctionofTeacherEdu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師範教育的功能係指透過師範教育的設置與發展,而產生的對個人和社會所預期的正面的效果而言。
師範教育設置的宗旨係培育未來理想的教師,進而使學校教育達到傳遞並增進知識與文化進步的目的,使教師及學生都能健全發展,更進而帶動社會的進步與革新。
師範教育主要的功能有四項:(1)使教師具備所需的知識;
(2)培養教師的工作效能;
(3)促使教師個人健全發展;
(4)培養教師的社會使命感。
以下就此四項功能逐一說明:第一,使教師具備所需的知識。
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傳遞知識與發展學生的概念,教師須扮演知識的領導者及學科專家的角色。
師範教育應發揮的功能之一是使未來教師具備應有的知識。
對於那些是教師應具備的知識,學者們並無一致的看法。
一般學者認為只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即能成為優秀的教師;
但也有教育學者強調教育專業知識的重要性,這類知識包括對學習者及教育理論的了解、有關傳遞學科的教學知識等等。
一般學者與教育學者間的爭議至今仍然持續,也影響到師範教育學程的規劃與設計。
第二,培養教師的工作效能。
依據教學方面的研究,教師若具備特定的和可觀察的教學技能或領導技巧,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及其他學習效果。
因此師範教育的功能之一是使教師具備這些技能。
代表此一功能取向者為一九七○年代在美國頗為流行的能力本位師範教育(Competency-BasedTeacherEducation)。
一九八○年代,這一取向分為兩派,一派仍為技能導向,另一派則是實用導向。
實用導向派強調教師可參考教學研究的結論來做專業判斷或解決問題,而師範教育的重點則在問題情境的安排,使教師發展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促使教師個人健全發展。
教育的功能之一是誘發兒童潛能的自然發展,為達到此一功能,教師本身必須是一個充分發展的個人。
這一功能取向的代表者係人文主義取向的師範教育學程。
這類學程的基本假設是:一位好教師係一位力求自我發展和實現的人,因此師範教育課程的安排大都以「發展」為主體,目的在促進教師的發展,並使其了解兒童的發展。
第四,培養教師的社會使命感。
部分學者主張教師應具有改善社會現狀、帶動社會革新的使命感。
因此,師範教育必須使未來教師了解社會的需要,進一步發展適當的社會哲學,並具備帶動社會改革的知能。
以此功能為主的師範教育學程在美國教育史上,曾因其符合當時的社會情境而受重視。
其課程特色是安排許多機會讓學生深入社會中重要的機構及場所實習,以培養他們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最近二十年來,學校教育的成效受社會環境快速變遷的影響,部分學者再度呼籲未來準教師應具備批判、反省的能力,以針對學校教育的社會功能加以檢討和省思,並進一步改革社會的弊端。
師範教育的社會功能取向再度受到重視。
師範教育具備上述的四項主要功能,這四項功能間孰輕孰重,受到教育決策者的信念、教育專業知識發展的現況,以及社會情境的交互影響所左右。
不同的功能取向影響師範教育課程和結構的安排。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