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過程取向(美國)】 Science-AProcessApproach,SAPA(USA)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科學過程取向是一九六二至一九七一年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所資助,美國科學促進學會(AAAS)所發展的小學科學課程。
該課程是依心理學家蓋聶(R.M.Gagné)的學習階層的教學理論而設計。
以蓋聶工作分析(TaskAnalysis)的理念將教材依科學過程技能加以分析,再依此分析的架構設計教學活動。
該課程設計者相信科學家所持有的科學過程是可以分析出來的,並可經由高度的系統化的方式教給兒童。
該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經歷科學的過程,學生因此學會使用智力及科學過程技能,學會像科學家一樣的思考及工作。
兒童為要達成預期的學習目標,必須依序學習。
因此,兒童若要達成複雜性較高的終點學習目標,他必須先要完成終點目標的附屬目標。
故主張兒童應在教師有計畫的引領下,循著適當的順序,進行學習。
該課程把這些科學過程技能分為八項基本技能:即觀察、應用時空關係、分類、應用數字、測量、傳達、預測與推論及五項統整技能:控制變數、解釋數據、形成假說、操作型定義與實驗。
該課程欲培養每個兒童在科學過程上的基本技能,透過老師們的教學,提供學童們機會,去學習定義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此課程逐步帶領孩童,依循細心規劃的教學活動,讓學童學習到科學過程技能,但難免無法兼顧到如何啟發兒童,及兒童的個別差異性。
我國於民國六十七年(1978)推展的國小自然科學課程,在科學過程技能的教學上即受此課程的影響。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