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性的思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2:16: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科學性的思考

 

ScientificThinking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科學性的思考或是指一個人依據感官經驗而得的想法來進行思考,也有學者將之定義為依據現象、事實來論據其間的關係、評估發展、及至獲得結論的心理過程。

 

在此是針對第二種定義來加以討論。

 

具科學素養,長久以來一直是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重點在於經由具備科學技能、知識和態度,而能成為負責任、有行動力的公民。

 

隨著各時代的背景,知識發展程度的不同,科學素養所涵蓋的範圍也不同。

 

在目前,由於大部分的行業與科學、技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因此就將能進行科學性的思考,列為其中一個主要項目。

 

不同的教育階段,強調的科學性思考訓練項目和層次各不相同。

 

比如說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主要強調的是觀察、比較等項目;

 

在中年級階段,主要強調的是測量、預測和初步推理;

 

直至高年級階段,才著重論據關係、評估證據等項目。

 

至於像科學、科技與社會的交互關係,則大多在中學或接受高等教育時才會強調。

 

在一九六○至一九八○年代,由於教育改革而為中等學校發展出的物理科學研究會(PhysicalScienceStudyCommittee,PSSC),生物科學課程研究(BiologicalScienceCurriculumStudy,BSCS),和化學研究(CHEMstudy)等課程,大多採用發問探究的模式來進行科學概念的學習。

 

這種教學模式是假設,學生可經由模仿科學家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來學得科學方法和科學性的思考。

 

結果,學生確實由此知曉科學探求未知的精神,也體驗了探究科學問題的過程,但是學生們並未因此更具有科學性的好奇心。

 

研究者提出的可能原因包括:時間、空間、經費的不足,難以將探究的實作經驗與探究的科學本質聯結起來,以及教師的高度權威減低了學習者進行探究活動的動機。

 

由於科技發展下,環境問題加劇,以往是將環境教育課程的內容,帶入各自然科學科的概念,現在則改為將各自然科學的研習內容與環境議題連結起來,希望學生由解決各種科學技術所引發問題的過程中,來學習科學知識和培養進行科學性思考的能力。

 

成熟的科學性思考須具備皮亞傑(JeanPiaget,1896~1980)的四個發展期中的形式思考過程。

 

有研究者對進行科學性思考的過程,依據訊息處理的理論提出一個認知模型。

 

學生通常在面對由老師、教科書或實驗手冊所提出,或者是自發性的問題時,運用其認知過程,建構出問題情境中各事件間的關係,同時又由其長期記憶區中蒐尋出相關的事實、原理和技能,來進行推理、探究。

 

學習所得理論或模型最後又進入長期記憶區,供以後進行相關學習時使用。

 

另外也有研究者主張在科學教學中,利用科學史來進行科學概念學習及訓練科學性的思考。

 

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了解科學概念的演變過程,而非只是講解或示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20:04 , Processed in 0.18750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