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政治心理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1:31: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政治心理學

 

PoliticalPsych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政治心理學是研究政治過程中個人各方面狀況的學科,包含的主題有:(1)技術的研究:施展影響力的情緒平均值、思想灌輸的形式、公民認知學習的規則、政治決定之社會化方法與過程等;

 

(2)政治行為齊一性的詮釋:例如選舉行為中因動機的同質或異質性,而有不同的投票趨向;

 

(3)政治名流基本人格及政治系統模式的解析:尤其是從新學、傳記的、預示學的層面,以及權威性人格的探討;

 

(4)對所有政治參與者的啟發與教化;

 

(5)是一門應用的科學:作為知識的工具性政治運用的引導。

 

政治心理學源自文化人類學對文化與人格的關係研究。

 

尤其是在早期「文化與人格」的研究中,解析優勢文化的自我保存及穩定的層面。

 

例如兒童會受到最初之教育機構的「銘印」(imprinting)影響,就新心理分析學派的觀點而言,此種影響是永不磨滅的。

 

本質上,此種影響相當於一種社會要求,以及此機構代表性人格的社會知覺。

 

政治心理學所從事的實證研究主要有:1.政治人格的研究:例如權威性人格方面,實證研究工作的先驅為阿多諾(T.W.Adorno)、法布倫威克(E.Frenkel-Brunswik,1903~1955)、李文遜(J.D.Levinson)以及桑福得(R.N.Sandford),並於一九五○年時出版〔權威性人格〕(TheAuthoritarianPersonality)一書。

 

其後艾森克(H.J.Eysenck,1916~)又特別著重在共產主義及法西斯主義的研究,認為政治行為的本質應以其功能來界定和成立,表現在贊同或不贊同已有的社會規範上。

 

2.政治行為的形式:研究三種基本政治行為型態,一為正逐漸穩定和定型的,二為正在改變中的,三為直接反對不良系統的。

 

一九六○年代帕森斯(T.Parsons)及其同事研究社會革命,認為社會系統必須是有活力的系統,能配合政治環境的挑戰而發展出新的結構,或使社會結構複雜化。

 

帕森斯認為民主是政治文化的發明,具有社會普遍性。

 

可主動處理社會系統的問題,並在合適的體制內表達自己的主見。

 

3.政治參與及政治角色:柏瑞生(B.R.Berelson)及阿爾蒙(G.A.Almond)分別對選舉行為及政治系統的比較研究中發現:政治參與受到團體中政治領袖的影響。

 

阿爾蒙在論文中更直指:「政治行為即政治人物的行為。」

 

依學習理論及新心理分析學派之內在化觀點,政治角色的扮演是透過學習而得。

 

一般說來,教育水準、政治知識及政治參與間有顯著的正相關。

 

亦即教育水準愈高者,且有更為豐富的政治知識,與更熱烈的政治參與。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18:34 , Processed in 0.20506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