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8-19 13:38 編輯
【後設倫理學】
Meta-Ethic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後設倫理學研究道德言詞的意義,了解道德語言的功能,認識道德論證的邏輯結構;
其目的在於提供道德規則或道德行為的邏輯與知識論上的學理依據。
後設倫理學的發展與分析哲學的興起有密切關係。
自一九○三年英國哲學家穆爾(G.E.Moore)出版〔倫理學原理〕(PrincipiaEthica)一書後,倫理學理論有了重大變革。
穆爾指出凡是企圖從形上事實或自然事實導出倫理事實的主張,都犯自然主義的謬誤(naturalisticfallacy)。
其次,他提醒道德哲學家注意「善」的概念分析。
倫理學學者將研究焦點轉移到倫理語言的分析和道德判斷的證立,致力於釐清倫理語言的意義,並為規範倫理學提供方法學的基礎,使規範的問題不致流於混淆或獨斷。
後設倫理學由於意義理論的演變(theoriesofmeaning),產生許多不同的倫理學說,主要有直觀主義(intuitionism)、情緒主義(emotivism)及規約主義(prescriptivism)等。
這些倫理學說探討的主要問題大致上可分為四類:1.「善」、「惡」、「對」、「錯」、「應該」、「必須」等倫理言詞的意義是什麼?
含有這些言詞的判斷或陳述,其性質、意義、功能或使用規則又是甚麼?
2.這些言詞在道德上與非道德上的用法如何區別?
道德的與非道德的意義是甚麼?
3.行為、良心、自由意志、意向、承諾、寬宥、動機、責任、理智及意願等相關的言詞或概念之意義是甚麼?
4.倫理判斷和價值判斷能夠證明、證實或顯示為有效的嗎?
假如可以,究竟要用甚麼方法?
而且究竟要用那一種意義來說明?
或者說,道德推理和價值推理的邏輯是甚麼?
上述的第一與第四類問題,是後設倫理學的基本問題,即探討:(1)道德言詞意義的分析,以澄清其使用的概念;
(2)探討道德問題有效推理的型式,以顯露其邏輯性質與可能的謬誤。
如果不能理解這些道德言詞的意義或道德推理的規則,將很難解決困擾大多數人的實際道德問題。
今日的社會結構急遽變遷,價值觀念紛歧衝突,若只憑藉傳統倫理學規範的道德原則,往往使個人處於道德兩難或衝突的困境中。
因而藉由後設倫理學之研究,以評析實質的道德規範問題,建構出較佳的道德原則,實屬必要。
特別是後設倫理學強調的道德概念分析與形式原則之探討,有助於建立有效的道德推理之邏輯法則,以及適宜的道德教學理論。
(參見「規約主義」和「主情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