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帝之懸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1:08: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帝之懸解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帝之懸解」或懸解,意指個人如果能修養心性,達觀死生,無累憂樂,便可自然地解脫生死哀樂的拘繫。

 

這裡「帝」指天帝自然,「懸」是繫、束縛,「解」是解脫。

 

「帝之懸解」是〔莊子.養生主〕中所提出的養生之道。

 

在秦失弔老聃的寓言裡,秦失認為生不足樂,死不足悲:「適來,夫子(老聃)時也;

 

適去,夫子順也。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

 

意思是老子應時而生,順天而逝,能安於天時,順乎天命,不使哀樂情緒進入心懷,就是古人所謂「帝之懸解」,也就是自然地解脫生死哀樂加諸於人心的羈絆。

 

根據莊子學說,人生芒芴,生死問題可說是人生最大的困惑,人們往往因為悅生惡死、樂生哀死而不得解脫。

 

唯有勘透生死,哀樂不入,才能自生死束縛中解脫出來,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安時處順」與「哀樂不入」是達到「帝之懸解」的必然途徑,〔大宗師篇〕也有相同的說法:「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謂懸解。」

 

這裡「時」與「順」有更為廣泛的意義,不只是指死生,還指得失。

 

安時處順也就是不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能不因有所得而喜,有所失而悲。

 

而「哀樂不能入」就是指不要有得失心,能不計較得失才能保持豁達的胸襟,不受情緒的干擾影響。

 

這樣不哀不樂、無得無失的涵養,莊子稱之為「無情」,〔德充符〕中說:「有人之形,無人之情。

 

有人之形,故群於人;

 

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

 

修道的人雖具有俗人的外貌,卻沒有俗人的情緒偏執。

 

既具人形就必須與世俗處,但是沒有俗人之情,使得是非好惡不會傷害到本身的自然性命。

 

惠施則懷疑修道的人能毫無感情,他問莊子:「既謂之人,惡得無情?」

 

莊子回答他道:「是非吾所謂情也;

 

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莊子所謂的無情不是冷漠沒有感情,而是說不要因為好惡偏執,激動情感,以致傷害了自然本真,要能隨順自然,不必勉強地增益人生享受。

 

因此可以說「無情」是最根本的養生之道:先要能無情,才能安時處順;

 

能安時處順、哀樂不入,才可臻至懸解的境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17:39 , Processed in 0.17187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