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知覺】 SpacePercep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廣義的知覺(Perception)是指個人對於特定人、事、物或其他環境刺激的覺察與認知過程,包括感覺、了解與辨識等作用。
狹義的知覺則是指透過大腦作用,了解與辨識感官所覺察到的刺激,如有關形、體、動、距離與方向等。
空間知覺的研究主要在探討人類如何認知環境的三度空間,也就是如何同時知覺到立體刺激物的長、寬、高或刺激物的遠近,也就是所謂深度知覺(DepthPerception)。
以視覺來說,刺激物投射到視網膜後,只構成平面的影像,至於屬於第三度的深度知覺,現有的研究與理論認為是根據有關的線索推論而得,是一種不涉及意識作用的直接反應。
視覺的深度線索(DepthCues)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有賴兩眼同時作用的雙眼線索(BinocularCues),如由於兩眼間有二到三英吋的差距,相同刺激物投射在兩個視網膜的影像有別,且相差程度隨著與刺激物的間距增大而變小,這種線索稱為雙眼像差(BinocularDisparity)。
又如當注視近物時,兩眼會有同時向內聚合的壓力,而且隨著刺激物的逼進而增大,此深度線索稱為聚合作用(Convergence)。
第二類視覺深度線索只憑單眼就可得,因此稱為單眼線索(MonocularCues),如在視網膜形成的影像中兩平行直線的間距、刺激物的紋路粗細、刺激物的相對大小或亮度、與他物重疊與否等,均與距離遠近有關。
這種深度線索的運用,與繪畫時為形成立體效果的作法原理相同,因此稱為圖畫式線索(PictorialCues)。
又如當人移動時,與本身距離不同的刺激物,在視網膜所形成的相對移動影像有別,這是一種動態的深度線索(MotionCues)。
除了視覺之外,聽覺與觸覺也都有助於人的空間知覺。
如當視覺受到限制時,常仰賴觸覺形成近距離的深度知覺,也常依據音量的大小,判斷聲源的遠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