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期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23:15: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會期許

 

SocialDesirabilit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社會期許」是指在評量個人的性格或態度行為歷程之中,個體常有「假裝完美」(fakegood)的動機,因而常會作假,而傾向於選答能令人產生良好印象的內容,使之符合社會所接納或期許的心態,並不是個體本身真實的內在想法或性格態度。

 

像這種在作答過程中,個人有意製造他人對其產生良好印象,卻非依照本身實際的想法或作法答題的反應心向,即稱之為「社會期許」。

 

柯洛尼(Crowne)與馬洛(Marlow)在一九六四年曾提出社會期許反應的強度會跟個人的自我保護、團體讚許、團體服從及逃避批評等的一般需求有關聯;

 

弗萊德遜(Frederiksen,1965)則認為當個人遇到嚴重困擾或冀望他人的同情與協助時,在自我評量報告中可能會選答不利的答案,以使自己表現得比實際上更適應不佳,因而博得他人注意或同情。

 

愛德華(A.L.Edward,1975)亦認為個體有社會期許答題的反應心向,並不一定就是代表個體有意欺蒙他人,而可能是給別人一個好的外表或「外觀效應」(facadeeffect)的傾向,有時甚至填答者自己都沒有察覺到,這種反應和個人自我欺騙、不願面對真正的自我及不了解自己的特質有所關聯。

 

此外,席蒙(Silverman)與蘇爾曼(Shulman)在一九七○年也指出社會期許的反應心態視個體受施測者的期許、自我保護、討好或打擊施測者的反應心態而改變,造成答題有偏差不實的現象。

 

為了防止受測者欺騙或作假的反應,人格測驗中常編寫一些相當不確定或中性的題目編入試題中,以誘導受測者產生社會期許心態高低分數,例如「我有時會心情不好」或「我曾說過別人的閒話」等,如果作答結果社會期許分數過高,表示受測者在問卷中過度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或感受,該人格測驗的結果不盡可靠,而必須重作或作其他類型的人格測驗。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7:44 , Processed in 0.4062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