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知足不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1 22:58: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知足不辱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知足不辱意思是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垢辱,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這句話最好連上上文來看,上文說:「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前面用問話式:聲名和自身兩者那一個最親?

 

自身和財貨那一個更重要?

 

得與失那一個病更多?

 

然後說「過分的珍愛,必然引起很大的耗費;

 

收藏的太多,必然有更多的亡失。」

 

如果知道身外之物都不足珍惜,不刻意追求,便能知足,能知足便不會引起不必要的垢辱。

 

老子一貫的認為多欲是人類社會的禍亂之源,當權主政的人如果多欲,想擴張領土,不惜對外挑起戰端,侵略征服,而致殺人盈野;

 

對內則為收集財貨,橫徵暴斂,使致民不聊生。

 

平常人如果多欲,則不免貪財好貨,欲念無窮,貪婪的後果,往往身敗名裂。

 

由此可見人類之所以不免於戰爭,社會之所以不免於暴戾,都是出於多欲的痛,對照〔道德經〕第四十六章所說:「罪莫大於可欲(或作「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常足矣。」

 

可以更明白老子的意思。

 

事實上人類的罪惡的確多出於不當或過多的欲望;

 

人類社會的禍亂不幸,追根究柢,多是出於人性的貪婪和不知足;

 

罪過犯行,往往出於貪得的動機。

 

為了矯治人性的這項弱點,人當減少欲求,能知足則不必妄求過求,自身不役於物,便是真正富足的人,所謂「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就是這個道理。

 

大致來說「知足不辱」、「少私寡欲」與「不爭無尤」都是老子用來矯正人性貪婪、欲求無厭的良方,是值得參悟自省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0:4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