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化行為】 StereotypicBehavior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刻板化行為」係人類習慣性、固著性或不自覺的行為反應,如有些人遭遇問題會不斷的搖筆桿、抽菸或重複做某一種動作。
學生反應在教學評量上的「刻板化行為」可分為三類:準備評量的刻板化行為、作答反應心向的刻板化行為、面對評量結果的刻板化行為。
1.準備評量的刻板化行為:學生為準備教學評量通常有其習慣性、固著性的準備模式,如有些學生先難而易,有些學生則先易而難;
如有些學生不論評量學科特性為何,均從頭到尾依序準備,有些學生則挑選重點準備;
又如有些學生每次參與教學評量所使用工具的顏色均同一顏色。
若學生違反其準備評量的刻板化行為模式,大多會產生焦慮。
2.作答反應心向的刻板化行為:有些學生參與教學評量時,會出現習慣性與固著性的行為模式,尤其是面對意義含糊不清的題目、自己沒有把握的題目、同意或符合與否的態度題目、或高社會期望的題目時,較易於引發學生的作答反應心向的刻板化行為。
常見的作答反應心向有:(1)偏好某一個選項的傾向;
(2)偏好較長選項的傾向;
(3)偏好正向敘述的傾向;
(4)作答申論題嚴守起承轉合模式的傾向;
(5)作答申論題刻意留十分鐘檢查的傾向。
3.面對評量結果的刻板化行為:有些學生面對教學評量時,會出現正向期待或負向期待、正向歸因或負向歸因等習慣性與固著性的行為反應模式,尤其是面對意義重大的評量,較易產生此行為。
學生反應在教學評量上的「刻板化行為」有趨於正向者,亦有趨於負向者,教師應該了解學生所反應的刻板行為,引導學生建立適切、正向的行為反應,並消弭不當、負向的行為反應,命題宜力求清晰明確或採用校正分數,使學生能適切的反應出真正的學習成果。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