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戒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10:2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戒律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戒律有二義:1.〔道藏〕分類法十二類中的第六類。

 

〔道藏目錄詳註‧凡例〕:「戒律,如防止六情十惡之例。」

 

2.道教用以約束道士行為以防止違反教規的警戒條文。

 

戒也作「誡」,有勸戒、教戒、戒惡之義,律指條規、律令。

 

戒律係借神的名義約束教徒,作為教徒必須遵守的思想與行為準則,違反了即要受神的譴責、警告。

 

〔無上祕要〕卷四十五:「太極真人曰:戒律之為道,威嚴神妙,恐人不能有心奉,故當祕而不書耳。

 

是以〔智慧經〕篇終,不悉顯於未學之士矣。

 

口口相傳,將亦何由而泄耶?

 

當其說戒之時,十方天人叉手敬聽,鬼神亦禮於所聞,豈可輕而哉。」

 

道教教團十分重視戒律,認為學道不受戒律則無緣得上仙。

 

將戒律看作成仙得道的手段。

 

早期道教即有所謂「道誡」,如〔太平經〕有「不孝不可久生誡」,「貪財色災及胞中誡」等說法;

 

〔老子‧想爾注〕中也有「道貫中和,當中和行之;

 

志意不可盈溢,違道誡」之說,並列有想爾九誡。

 

到兩晉南北朝,道教開始有了正式的戒律條文,如三戒、五戒、八戒、九戒、十戒,至百千萬戒等,其中也部分吸收了儒家的綱常禮教和佛教的戒律。

 

唐孟安排〔道教義樞〕卷二:「戒律者,戒止也,法善也;

 

止者,止惡心口,為誓不作惡也。

 

戒之為義,又有詳略焉。

 

詳者,太清道本無量法門百二十九條……是也。

 

略者,道民三戒,錄生五戒,祭酒八戒,想爾九成,智慧上品十戒,明真二十四成之例是也。」

 

早期道教傳戒是公開的,魏晉以後轉入祕密傳戒。

 

元代以降,全真道教興起後,丘處機開創傳戒制度,恢復了公開傳戒,創立了「十方叢林」的制度,廣收門徒。

 

清初全真龍門派道士王常月於北京白雲觀傳初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合稱「三壇大戒」,戒期百日。

 

明清以來,道教傳戒只能在十方叢林宮觀中進行,由各地的宮觀選送道徒去集中受戒,一次受戒弟子有多達千人的。

 

道教戒律的種類品階較多,條律有簡有繁,一般分為上品戒、中品戒和下品戒,這些戒律根據上中下三品人因材施戒。

 

戒律的主要內容多為道德訓戒,旨在規範修道者的行為。

 

現存道教戒律主要收錄於〔正統道藏〕洞真、洞玄、洞神部的戒律類,比較重要的凡有:〔洞玄靈寶天尊說十戒經〕、〔要修科儀戒律鈔〕、〔三洞眾戒文〕、〔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文〕、〔太上老君經律〕、〔老君音誦戒經〕、〔道門十戒〕,全真派有〔全真清規〕,善書性質的有〔太微仙君功過格〕、〔太上感應篇〕、〔陰騭文〕、〔警世功過格〕、〔清規玄妙〕等。

 

另外,〔雲笈七籤〕、〔無上祕要〕、〔道教義樞〕、〔道藏輯要〕、〔道藏精華錄〕等,也都收錄了不少的戒律名目或條文。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5:36 , Processed in 0.14062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