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君子之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9:5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君子之道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中庸〕全篇,屢屢說到君子之道。

 

其中第十一至十五章,更是以君子之道為中心。

 

第十四章之義參見「素位而行」,其他各章所說的君子之道如下。

 

第十一章說君子既不會「素隱行怪」,即是君子不會深求隱僻之理,行詭異之事,也不會「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即不會循著仁義而實踐,因力量不夠,而中途放棄。

 

君子會「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即君子行事無過無不及,該行而行,且貫徹到底,雖不為世人所知,也毫不在意。

 

依乎中庸,是即日常倫理生活實踐。

 

儒家之道,雖然有人說高深奧妙,但其實卻是從最基本而常見的開始,且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由此努力實踐,便可以達到最高的境界,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第二十七章),便是「中庸」一詞的主要涵義。

 

第十二章也說明道不離倫常日用,而又最為高明廣大的意義,說「君子之道,費而隱」,費是廣大,隱是精微。

 

作用廣大,所以不離倫常日用;

 

道理精微,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完全窮盡地實現。

 

故而又說「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

 

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

 

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又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君子之道,在倫理常行中開始,若充分實踐,便是天地之道。

 

一切存在物所以能不斷存在,宇宙所以能持續生化的根據,和人在倫常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實是一致的。

 

第十三章說「道不遠人」,即是說道就在人身邊,一加反省便可得到。

 

例如從己所不欲處,便可以知道應該怎樣待人。

 

從我希望別人怎樣待我處,也可知道別人希望我怎樣待他。

 

可見道是如何的切近而平易。

 

此章並以孔子的自我反省之言申明此義說:「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

 

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從自己對兒子的要求處,便可以知道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父親,但是否真的如此地對待父親呢?

 

這樣反省,便會感到自己的不足,而未盡到自己的本分。

 

在對臣、弟及朋友也都要同樣反省。

 

由此可以知道道的切近,而又難以窮盡實現的原因,大致上關鍵就在自我反省不夠,做的也不夠。

 

既是如此,君子所該有的態度是「庸德之行,庸言之謹;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餘不敢盡。

 

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即在倫理常行中努力實踐,有未能做到的,不敢不倍加努力;

 

做到了也不敢說已經盡了全力。

 

在作出行為時,必須考慮是否符合自已平日所說的;

 

在發出言論時,必須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能企及,君子便是這樣的懇切篤實的。

 

此章對君子的神情態度有很具體的刻畫。

 

第十五章說君子之道好比是「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即是說君子之道就在至近處開始,也就是在切身處實踐,猶如要達到高處遠處,必從近處低處做起一樣。

 

這是上文一再提及的,又具體的比喻出來。

 

本章又引〔詩經〕來說明此義,認為人如果能夫妻和諧,友於兄弟,則他的父母一定也安樂。

 

明白的說,從對待最親近而常見的人開始,到全家的人,即是〔大學〕所說的修身齊家可達到治國平天下之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20:34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