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9:45: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吳歌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吳歌又稱「吳聲歌曲」,出於長江下游的江南一帶,以六朝古都建康為中心,盛行在鎮江、常州、蘇州等古吳地區,內容多是歌詠男女情愛,較多運用諧音雙關隱語,一般形式是五言四句體,間或雜以襯字。

 

現存歌詞有團扇歌、子夜歌、碧玉歌、懊惱歌等三百餘首。

 

吳歌與西曲同是漢族的民間歌曲,但發源和流行地區仍有不同。

 

西曲出於湖北荊、郢、樊、鄧之間,地處潯陽以西而得名,描寫商賈的水上生涯和商婦的送別情懷,語言自然真摯。

 

魏、晉以降,吳歌、西曲同被南朝樂府官署采入清商曲。

 

其源可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因諸侯國的民間歌曲流行,有鄭聲、宋音、吳歈、越吟、楚歌、蔡謳等,而其中發源於荊楚地區的楚歌和產生於長江下游的吳歈,就是清商樂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西曲、吳歌的前身。

 

三國時期曹操、曹丕、曹叡都很喜愛,還親自模仿創作歌詩,如[宋書‧樂志]云:「吳歌雜曲,并出江東。

 

晉、宋以來,稍有增廣。

 

……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又有因絲管金石,造歌以被之,魏世三調歌辭之類是也。」

 

吳歌以沈鬱的地方特色獨樹歌壇,情意深沈、語意雙關的樸質吳語不斷地盛傳、發展,有許多歌調被小說、筆記收錄,或被傳奇作品吸收,或被錄成專輯。

 

西曲則自唐、宋以後有較大變化,明、清期間已被時興的「楚調」所替代。

 

吳聲和西曲二者伴奏方式有所不同,吳聲通常採用箜篌、琵琶、箎,或加笙、箏,聯合演奏,亦有自彈自唱者。

 

西曲則間以箏、鈴鼓伴奏,并採取倚歌方式,歌者自己不奏樂,在伴奏者身旁演出。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7:41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