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我生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8:34: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我生成

 

Autopoiesi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自我生成是魯曼(NiklasLuhmann)社會系統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指有機體和社會系統內在透過其本身組成分子的交互作用時,會有持續生長發展的傾向。

 

此字的德文字係由希臘文autos和poiesis兩字組合而成,前者指自我,後者指創造或生產。

 

這個詞是神經生理學家馬度瑞那(HumbertoMaturana)首先創用,其所以保留希臘文形態,而不用德文的Selbstschöpfung,乃因此字德文易孳生誤解,誤以為創生是從無中生有。

 

事實上,馬度瑞那所指的自我生成是在機體原有的組織結構中不斷繁衍分化使機體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能處理週遭環境的變化。

 

有機體的細胞分裂是屬於一種自我創生系統,而機械系統則否,前者是在機體結構內部產生新結構,後者如果要產生新要素,須先自外而內輸入一些素材,而非系統內部分化的結果,因此不是自我生成系統。

 

魯曼把自我生成的概念引用到社會學領域,在一九八四年刊行的重要著作〔社會系統〕(SozialeSysteme)中自稱其理論為系統理論典範的轉變(ParadigmawechselinderSystemtheorie)。

 

他以自我生成的概念來做系統理論之重建,而有別於以往系統理論探討核心在於部分與整體或系統與週遭環境的關係。

 

與自我生成關係密切的概念是「意義」,魯曼所稱的「意義」並不像傳統形上學那樣存在於永恆不變的先驗領域,也不像分析哲學那樣用一個符號來表達事物的內涵。

 

意義是從「分化」或「差異」的觀點來界定,以「溫度」為例,昨天和今天之間須有很大的差別才會令人有「冷」或「熱」的意義。

 

社會系統的意義也在於社會不斷的分化,由於分化社會進一步產生子系統,而使社會的功能更趨於複雜,能處理更多環境訊息,社會意義系統也就更為繁複。

 

因此自我生成本身就是意義不斷開展的自我運動過程,經由此過程社會體系更能應付週遭環境的衝擊,成為更健全的社會。

 

魯曼和脩爾(E.Schorr)合著的〔教育系統中的反省問題〕(ReflexionsproblemeimErziehungssystem)就用「自我生成」概念為基礎的意義構成系統,來說明教育科學與教育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科學系統須自我分化,產生更複雜的子系統,才足以處理複雜的現象。

 

教育科學亦然,須不斷的分化,方足以對日益紛繁的教育現象進行確切的研究與了解。

 

教育制度的再結構化過程也是一種自我生成的過程,使制度分化的結果更足以培育社會分工所需的各類人才。

 

德國比較教育學者施瑞福(JürgenSchriewer)也運用自我生成的概念來分析各國教育制度的發展,透過這樣的分析可以避免機體類推的分析法可能陷入的錯誤,誤以為教育制度會像機體一樣有朝一日會趨向滅亡。

 

也可以避免嚴格因果分析可能產生的謬誤,誤以為教育制度的發展會像機械系統的運行那樣嚴格確實。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17:29 , Processed in 0.15624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