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全真道為金代北方新起的道教派別。
創始於陝西咸陽人。
王號重陽,自稱四十八歲時遇仙人呂洞賓於甘河鎮,授以要道口訣,遂棄家入終南山修道。
大定七年(1167)焚庵東行,在山東寧海等地傳道,先後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大弟子,後稱北七真。
王嚞曾在馬鈺家築「全真庵」自住,為以「全真」名教的開始。
先後在文登建三教七寶會,福山建三教三光會,蓬萊建三教玉華會、掖縣建三教平等會,查山建三教金蓬會,連續進行結社傳教活動。
王嚞倡三教合一,曾說:「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重陽全真集.孫公問三教詩〕)。
以〔道德經〕、〔孝經〕、〔般若心經〕教人諷誦。
又教以孝謹純一、正心誠意、少私寡欲之理。
以「明心見性」為全真之功。
大定九年(1169),王重陽率徒西歸,解化於途中,弟子馬鈺等繼傳其教。
馬鈺在關中傳教,曾遭官府猜疑,自謂「修真勸善遭官難」,遂將關中的教事付予丘處機,還於故里。
譚處玄等則分別於秦冀魯豫一帶修行,以清節苦行感化世人。
至丘處機掌教時,全真以其在民眾中的影響引起金朝重視。
大定二十七年(1187)徵詔王處一至燕京,居天長觀(今北京白雲觀)。
二十八年再徵王處一,又詔丘處機,講論至道(〔教祖碑〕)。
於是全真教大興,「南際淮,北至朔膜,西向秦,東向海,山林城市,廬舍相望,什百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
(金、元好問〔紫微觀記〕)金元之際,戰禍頻繁,百姓遭殃。
丘處機應元成吉思汗之詔,遠赴西域雪山論道,進言「敬天愛民為本」。
大得崇敬,奉敕掌管天下出家人。
丘處機後還居燕京太極宮(即原天長觀),使其徒持牒召求於戰伐之餘,以免俘罹軍民遭殺戮,全真道於是進入全盛期。
入元後全真歷代祖師和歷任掌教等皆有封賜,宮觀庵院大舉修建,教制教儀在繼承道教教義規戒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完善。
與全真同樣新起的太一、真大二教,至元末皆衰絕,唯全真獨存。
明代時曾把道教概分為正一與全真二大派,以煉養為主的諸派統歸於全真,因而開全真「混元宗壇」。
清朝有全真龍門派律師王常月,在北京白雲觀開壇傳戒,中興全真道。
全真道原以內煉成真、超離生死為旨,實融合內煉與禪宗的性命之理。
故其修持大略分真功與真行,真功指個人內在的修養,「須是澄心定意,打迭精神,無動無作,真清真淨,抱元守一,存神固炁」(〔晉真人語錄〕)。
真行則指傳道濟世的功德,須要修仁蘊德、濟貧拔苦、拯人患難、與萬物無私。
功行兩全,是謂真人。
此乃強調修真者須先除情去欲,斷酒色財氣,貪嗔愛染,清淨心地,以求明心見性。
其修持方法主張先性後命。
在制度上倡出家修道,住觀雲游,苦行磨煉,建立叢林宮觀,制定清規玄範,作為奉道人修行的準則。
山西芮縣純陽宮、陝西扈縣重陽宮、北京白雲觀為其三大祖庭。
全真道的分支甚多,所奉五祖七真皆曾各立有門派,至今影響最大者為丘處機的龍門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