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真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5:47: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真教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全真教主張三教圓融、返璞全性,在金、元時期誕生於關中,後流布於北方。

 

自宋偏安東南之後,關中先後淪於金、元鐵蹄之下,迫使中原士人,苟全性命於亂世,遁入宗教;

 

其中不少以氣節著於世的關中學者,在兩宋亡國的嚴酷形勢下,不願仕元之士大夫,均以全真教為托庇所。

 

他們都抱有經世救世的精神,待機而動,不過當時為蒙古王朝鼎盛時期,而沒有施展的機會。

 

道教與佛教相比,理論顯得貧乏,五千言的〔道德經〕是道教最基本的經典,「以清淨無為為宗」、「以虛明應物為用」、「以慈儉不爭為行」,是道教最原初的教義。

 

迨漢、魏以降,所謂飛仙變化之術、黃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真木公金母之號,延康赤明龍漢開皇之紀、天皇太乙紫微北極之祀,乃至於丹鼎奇技、符籙小數,皆歸於道教,直至唐、宋,上自皇帝大臣,下及文人學士,無不習尚,連五千言也被束之高閣,成為無用之具,造成了道教循末遺本的危機。

 

重陽真人王嚞乃起而革除唐、宋以來道教的弊端,以道德性命之學倡為全真,洗百家之流弊,紹千載之絕學。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嚞抵寧海會見馬鈺,乃築室馬氏南園,題曰「全真」,全真之名,即由此始。

 

全真教立教宗旨,主張三教圓融、三教平等、三教合一。

 

王嚞指出:「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歸一,無二無三。

 

三教者不離真道也,喻曰似一銀樹生三枝也。」

 

強調三教隨意演化眾生,皆不離於道,以道作為三教統一的基礎。

 

金、元兩代各家對「全真」這個名稱,作種種解釋。

 

如完顏璹〔全真教祖碑〕中說:「摒去幻妄,獨全其真者,謂全真。」

 

姬志真說:「全性無虧,真元不妄,摭實去華,還淳返樸,即是全真。」

 

虞集在〔道園學古錄〕中說:「豪傑之士,佯狂玩世,志之所存,則返其真而已,謂之全真。」

 

王嚞謝世後,馬鈺繼王嚞為全真第二代;

 

金宣宗之世,以馬鈺為首的七真,在關中和北方傳教。

 

迄丘處機出,在堅持全真本旨的前提下,變革了王嚞的立教初意,由背離金朝的民族意識,發展為熱衷結交權貴,公開依附金、元政權;

 

在元太祖時,更應詔西行,把全真教傳至西域,全真教的宮觀立於阿不罕山,並大葺祖庭,廣達叢林,弘揚道法,使全真教達於全盛時期,使全真教在宗教組織上轉變為正式道教,與正一派相互對峙,成為道教南北兩大宗派之一。

 

七真羽化之後,全真教隨之中衰,元世祖統一南北後,全真教的返璞全性的說教,已不能滿足思大有為於天下的忽必烈的政治需求。

 

七真弟子雖極力振興,已無法阻擋程朱思想北傳後,取代了全真教的地位,再加其後一場佛道論爭,終導致全真教走上由盛而衰的命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8:50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